致馬公開信:在一箇中華框架內開啓兩岸平等政治協商

海峰

致函馬總統全文:在一箇中華框架內開啓兩岸平等政治協商———致馬英九總統的一封公開信尊敬的馬英九總統:您好!6月30日,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在接受《人民日報》、新華社記者書面採訪時重申:大陸願意在「一箇中國框架」內,與臺灣方面平等政治協商,共同探索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辦法。當前,兩岸紅綠藍三方圍繞「一箇中國框架」存在微妙的僵持。大陸期望在「一箇中國框架」內開啓兩岸政治協商,實現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及最終統一的不可逆轉。民進黨則拒絕接受「一箇中國框架」,並透過立法院,在兩次張王會前,爲王鬱琦主委劃下不得逾越的紅線。在2013年6月舉行的習吳會談上,國共兩黨雖然已就共同維護「一箇中國框架」達成共識國民黨執政團隊也有意與大陸建立「超穩定的架構」,實現APEC習馬會,但由於大陸至今不肯正視中華民國,加上綠營強烈反對,不得不以臺灣社會沒有共識爲藉口,迴避兩岸政治協商。 同時,兩岸紅綠藍三方對「一箇中國框架」的內涵,也存在不同解讀。從國共兩黨的角度,「一箇中國框架」就是涵蓋大陸地區和臺灣地區的框架,雖然國民黨堅稱一箇中國是中華民國,共產黨堅稱一箇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但國共兩黨都認同兩岸同屬一箇中國,兩岸主權重疊,不容分割。而民進黨堅持的是臺灣是臺灣,中國是中國,臺灣是統治臺灣的中華民國,中國是統治大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箇中國框架」已經被民進黨和很多臺灣同胞窄化、僵化成一箇中華人民共和國框架。 事實上,包括民進黨人在內的每一位臺灣同胞,都在中華民國現有的與大陸政治連接的憲政體制內生存。民進黨不接受「一箇中國框架」,是不能接受一箇中華人民共和國框架,並非不能接受一箇中華民國框架。如果國共兩黨生硬地強迫民進黨接受、連國共兩黨都沒達成政治共識的「一箇中國框架」,就會增加民進黨接受「一箇中國框架」的難度。由此,我向執政兩岸的國共領導人提議:將「一箇中國框架」調整爲「一箇中華框架」,並在「一箇中華框架」內,儘快開啓兩岸平等政治協商。「一箇中華框架」就是大陸民間版的「大一中架構」,它不是一箇中華人民共和國框架,也不是一箇中華民國框架,而是同時包容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並可以實現兩岸對等尊嚴的框架。在「一箇中華框架」內,由於兩岸主權重疊,兩岸可以共同落實孫中山先生一生宣導的「主權在民」的政治主張,化解主權爭議。兩岸化解主權爭議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都是「一箇中華框架」內的特殊的政治實體,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和中華民國總統在內的兩岸政府官員可以互稱官銜,實現兩岸治權相互承認。在聯合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國,以大陸爲主,由兩岸外交部門協商拓展國際空間。在中華民國邦交國,以臺灣爲主,由兩岸外交部門協商拓展國際空間。這樣,既解決了臺灣同胞普遍關心的拓展國際空間問題,也擴大了大陸的國際空間,同時可以快速拉近兩岸同胞心靈的距離。「一箇中華框架」和「一箇中國框架」,在大陸人看來是一樣的,但在臺灣人看來卻大不相同。2008年,在北京奧運會臺灣代表團名稱問題上,因爲大陸媒體使用「中國臺北代表隊」,險些造成臺灣抵制北京奧運會,後來改爲「中華臺北代表隊」,事情得到圓滿解決。 「一箇中華框架」和「一箇中國框架」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在調整之後,對於打破兩岸紅藍綠三方當前的僵局,可以發揮扭轉乾坤的政治奇效。

眼下,兩岸協定監督條例服貿協議都仍卡在臺灣立法院。民進黨當前的策略是:一邊向大陸表達善意,與國民黨爭奪兩岸議題參與權;一邊以把關爲名,在立法院阻礙國民黨推動的重大法案政策通過,企圖拖垮國民黨,以利於重返執政。在王金平打着「尊馬朝野協商」的旗號,只謀個人私利,不顧臺灣前途的政治縱容下,國民黨執政團隊面對民進黨的議事杯葛,除了指責民進黨是「民主霸凌黨」、自己甘當「痛批譴責黨」外,簡直無招可使。如果立法院少數凌霸多數的議事僵局不能打破,「政院版」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根本無法通過,隱含兩國論的「民間版」又違反中華民國憲法,臺灣朝野恐將陷入無休無止的「修憲政爭之中。臺灣內耗,大陸想幫忙都幫不上,繼續這樣下去,不僅會把臺灣經濟拖垮,也會嚴重影響兩岸關係。兩岸關係已經進入深水區,若兩岸不能開啓平等政治協商,接下來的兩岸所有經濟性質的協商都將變得意義不大。大家試想:如果純屬經濟性質的兩岸服貿協議都無法過關,未來兩岸互設辦事處等涉及敏感政治定位問題的後續協議,有可能在立法院獲得通過嗎? 中韓關於今年簽署FTA的消息公佈後,臺灣各界都感覺到了壓力。兩岸政治關係的合情合理安排是臺灣推展對外關係最爲關鍵的一環,也是兩岸急待攻克的政治難關。儘管張志軍主任訪臺時,針對臺灣有意加入TPP和RCEP的問題釋出善意,但在兩岸政治定位沒有釐清之前,臺灣加入區域經濟整合仍將難有進一步發展。 馬總統的任期還有不到兩年的時間,隨着年底七合一縣市選舉的不斷迫近,以及明年即將展開總統和立委選舉,其實留給兩岸商談政治議題的時機已經不多。在太陽花學運核四存廢等議題重挫下,國民黨的執政威望和聲勢已經一路下滑。在馬總統的剩餘任期內,兩岸政治協商若不能開啓,經濟協商停滯不前,不僅會拖垮臺灣經濟,也會徹底拖垮國民黨,很有可能導致藍營江山不保。政黨輪替是民主社會的常態,執政兩岸的國共兩黨若不能儘快在兩岸政治僵局中找出變通之策,並在「一箇中華框架」下達成政治共識,建立一個「超穩定的架構」,一旦民進黨重新執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將會不斷增多。 兩岸在「一箇中華框架」內開啓平等政治協商,但要解決兩岸根本性的政治分歧,兩岸領導人還須拿出更大的政治勇氣,在張王會基礎上進一步解放思想,再接再厲,乘勢而爲,儘早促成習馬會晤,直面兩岸政治矛盾。在臺灣主流民意堅持下,兩岸領導人實現對等尊嚴會晤,只有以「主席」對「總統」最爲合宜。只要兩岸在國際上不搞雙重承認,根本不用擔心兩岸領導人互稱官銜會造成「兩個中國」和「一中一臺」。中華民國總統是2300萬臺灣人民直接選舉產生的,大陸稱呼馬英九,不論稱呼「先生」、「臺灣領導人」,還是稱呼「經濟體領袖」,馬英九仍是中華民國總統。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是13億大陸人民透過全國人大代表選舉產生的,臺灣稱呼習近平,不論稱呼「先生」、「大陸領導人」,還是稱呼「經濟體領袖」,習近平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倘若兩岸領導人心中真能裝着兩岸人民的福祉,願意積極開拓兩岸新局,就應徹底放棄排斥對岸政權的意識形態,把兩岸領導人互稱官銜當作對對岸人民的尊重。目前,臺灣全面承認大陸治權,稱呼習近平主席,難度不會太大。在臺小陸大的兩岸格局下,臺灣爲了對等尊嚴,會更加看重領導人的稱謂問題,大陸應以同理心予以體諒。 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和中華民國總統在內的兩岸政府官員互稱官銜,實現兩岸治權全面相互承認,是兩岸和解的大趨勢。我是一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也是出身共產黨世家的中共黨員。站在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角度,我說一句公道話:兩岸目前的政治僵局,純粹是掌握兩岸主導權的大陸領導人,沒能及時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和兩岸主流民意,思想僵化,決策遲緩造成的。明明知道臺灣社會不可能接受香港模式,又不積極尋找兩岸對等尊嚴並存之策。中華民國是2300萬臺灣人民賴以生存的國家,大陸不能正視中華民國,不僅是對2300萬臺灣人民不尊重,兩岸關係也不可能實現真正的突破。中華民國早一天被大陸正視,兩岸政治難題就能早一天得到妥善解決。在大陸至今不願正視中華民國的問題上,我點名對習近平主席和全國政協俞正聲主席等大陸對臺主要決策者提出尖銳猛烈的批評。 爲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局,我熱切期望習近平主席能夠展現大國大黨領導人應有的胸襟和氣度,率先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的名義,邀請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訪問大陸,實現習馬會晤,開啓兩岸新局。倘若大陸領導人仍在正視中華民國的問題上繼續猶豫不決,爲了不再延誤兩岸和解的有利時機,我公開建議馬英九總統能夠展現一個政治家應有的勇氣和擔當,主動以中華民國總統的名義,邀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訪問臺灣。在追求兩岸和平和中華民族整體復興的競賽中,兩岸領導人誰起步早,跑得快,誰就更能贏得兩岸人民的尊敬和愛戴。兩岸領導人,加油!

此致

敬禮!

2014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77週年紀念日

作者楊海峰,大陸民間學者。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討論與聲音,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編按:作者原本在文章中附上「馬總統回信」,但經本報向總統府查證後,確認府並未收到該作者的信件,也並無回信;基於論壇尊重作者個人意見立場,本報保留作者致馬總統之公開信,但將所謂「馬總統回信」予以刪除。(更新時間:7月18日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