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密反詐法律之網

12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正式施行,這是中國第一部專門、系統、完備規範反電信網絡詐騙工作法律,爲嚴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及相關聯的違法犯罪提供了有力法律支撐。

法治保障強有力

近幾年,電信網絡詐騙已成爲案發較多、上升較快、人民羣衆反映較強烈的犯罪類型,呈現出“產業化分佈、集團化運作精細化分工、跨境式佈局”的特點。數據顯示,2021年,公安機關共破獲電信網絡詐騙案件44.1萬餘起,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69萬餘名。

爲切實維護廣大人民羣衆財產安全和其他合法權益,今年9月2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簡稱反電信網絡詐騙法)。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刑法室主任王愛立指出,該法是專門爲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活動制定的專門性、綜合性法律,充分體現了人民羣衆的意願和現實需要,爲打擊遏制電信網絡詐騙活動提供有力有效的法治保障。

電信網絡詐騙的手段不斷花樣翻新。爲此,反電信網絡詐騙法規定“國家支持電信業務經營者、銀行業金融機構、非銀行支付機構、互聯網服務提供者研究開發有關電信網絡詐騙反制技術,用於監測識別、動態封堵和處置涉詐異常信息、活動”。這意味着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活動將得到更多技術支持。例如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方式,對信息流、資金量、數據量進行實時監控,發現具有電信網絡詐騙特徵的異常信號時,自動封控相關賬號,這將極大提高預防電信網絡詐騙的工作效率。

爲全鏈條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反電信網絡詐騙法對可能爲黑灰產提供犯罪土壤的關鍵環節作出了明確禁止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買賣、出租、出借電話卡、銀行賬戶、支付賬戶、互聯網賬號等;不得假冒他人身份或者虛構代理關係開立上述卡、賬戶、賬號等。王愛立說:“該法從人員鏈、信息鏈、技術鏈、資金鍊等多個方面強調了對電信網絡詐騙的全鏈條治理。”

多地依法開“罰單

自12月1日起反電信網絡詐騙法正式施行以來,多地已依法開出“罰單”,取得了有力的懲治效果。

12月5日,廣東省肇慶市公安局端州分局收到線索,反映轄區內有人利用虛擬撥號設備爲詐騙團伙提供技術支持。端州反詐中心迅速行動,展開調查,當晚即在肇慶市端州區出租屋抓獲嫌疑人陳某,收繳一批作案設備。經查,陳某爲獲取經濟利益夥同他人報裝多條寬帶、固話等設備,爲詐騙團伙提供電信線路,結果運作不到一天,即被公安機關查處。

12月7日,河南省許昌市反詐中心聯合許昌市建安區公安局,抓獲一名幫助電信詐騙犯罪的違法人員。違法行爲人黃某爲獲取經濟利益,在明知本人銀行卡不得出租、出借、買賣的情況下,仍將本人2張銀行卡出租給他人,爲他人進行電信網絡詐騙活動提供幫助。依據反電信網絡詐騙法,建安區公安局依法對違法行爲人黃某作出罰款3000元的行政處罰決定。

“反電信網絡詐騙法施行前,公安機關在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過程中存在法律銜接不足的問題,若違法犯罪行爲未達到刑事處罰標準,公安機關只能將涉案人員教育後釋放。”廣東省梅州市公安局反詐中心民警丘煜鈞認爲,反電信網絡詐騙法的出臺,對各類新型電信網絡詐騙犯罪行爲以及相關幫助實施犯罪的行爲都作了明確細緻的規定,填補了以往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工作中行政處罰措施的缺位

普法宣講接地氣

除了對境內詐騙打出“重拳”,反電信網絡詐騙法也爲打擊跨境詐騙提供了法律支撐。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分子爲逃避公安機關打擊,往往採取出境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方式,在海外多個國家和地區形成了電信網絡詐騙集羣。對此,反電信網絡詐騙法專門作出規定:對前往電信網絡詐騙活動嚴重地區的人員,出境活動存在重大涉電信網絡詐騙活動嫌疑的,移民管理機構可以決定不準其出境;國務院公安部門等會同外交部門加強國際執法司法合作。這爲公安機關等相關部門依法治理跨國從事詐騙犯罪、杜絕跨境有組織詐騙犯罪提供了重要法律依據。

連日來,各地邊檢也圍繞反電信網絡詐騙法積極開展普法宣講。在浙江省,杭州出入境邊防檢查站民警在杭州蕭山國際機場空港口岸組織開展反詐主題宣傳活動。其間,杭州邊檢民警向駐口岸企業、出入境旅客分發宣傳手冊、防詐提示單,重點對反電信網絡詐騙法中,涉及出入境審覈管控的條款開展講解。

在雲南省,昆明出入境邊防檢查站民警在昆明長水國際機場出境大廳開展宣傳。現場大屏幕滾動播放反電信網絡詐騙法中有關條款和反詐視頻,並結合邊防檢查工作經驗向出境旅客講解常見的跨國、跨境電信網絡詐騙類型、手段、方式,普及防騙要點和相關出境政策,加深了廣大旅客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嚴重性危害性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