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成車廠明繫於今年3月底掛牌上櫃,圖爲明系董事長江永平(圖中)、總經理黃慶忠(圖右)、財務長吳佩純。(圖/明系提供)
文/林淑慧
主打「中高級車款的專業OEM及ODM廠 」定位的明系,雖然營運規模不及兩大龍頭巨大及美利達,但董事長江永平找到市場的接單縫隙,靠着少樣多樣客製化的生產模式,以及高彈性更具效率的U型生產線,在自行車整車領域站有一席之地。
製造業近年受到中美貿易戰、全球重組供應鏈所苦,自行車族羣是少數不受衝擊、營運逆勢成長的產業;依據自行車市場快訊,去年臺灣電動輔助自行車出口量已來到九十八.七萬輛,而世界自行車行業協會(WBIA)預估,歐洲電動輔助自行車的成長,預計至二○二五年可達八百五十萬輛的銷售量。
不過,隨着電動輔助自行車的動力系統,朝向微型化、輕量化發展,對於傳統自行車整車廠來說,也造成產業升級的障礙,明系如何搶得產業轉型先機、預計今年內增加全球自行車前三大品牌之一的客戶訂單?
▲美國電動輔助自行車銷售量預估圖。資料來源:QYR Research(圖/記者林淑慧制)
「明系長期深耕臺灣,廠房都在臺灣,也提前佈局擴廠,目前現有廠房佔地已足以支府年營收五十億元以上的訂單。」江永平說,現在同業們都羨慕明系能夠搶得先機,在訂單大爆發之際,能有擴充產線及倉儲空間,並供物流調度使用。
除了擴充產能之外,江永平旗下的團隊,更懂得深耕技術領域,築起產業護城。明系總經理黃慶忠表示,明系早已自行開發電動輔助自行車的三控電機系統,已具有與主流的德國大廠、日本大廠的電機系統套件相同的功能,目前已進入測試階段,將是增添明系未來營運動能的一大利器。
目前電動輔助自行車佔明系營收比重約廿五%,江永平透露,明系鎖定利基型產品積極整合供應鏈的技術,特別是在自行車的電控系統自主開發,跨界與信邦合作開發三控電機系統,部分產品已經準備面世,讓明系的獲利年增率今年仍可望持續優於巨大及美利達。
展望後市,明系表示,今年將增加全球自要車前三大品牌之一的客戶,預計第二季開始出貨,由於該品牌的訂單屬性爲大量且長期,在量產之後可望成爲明系的最大客戶,可望挹注明系今年全年營收、獲利再創新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