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貿易"脫鉤",諮詢公司安永唱衰澳洲高等教育市場

9月6日(本週一),財長Josh Frydenberg在澳國立大學克勞福德領導力論壇上的演講中概述了他所謂的“中國+”戰略,敦促企業多元化進入新市場,減少對中國最大貿易伙伴的依賴。

澳企要減少對中國市場的依賴

中國澳大利亞研究會會長、華東師範大學澳大利亞研究中心主任陳弘指出:

Frydenberg的演講反映出澳政府的認知與國際經濟現實嚴重脫節,對當下中澳兩國關係的判斷完全失誤。

近幾個月,中澳兩國未發生新的經貿糾紛,貿易額屢創新高。

在這樣的背景下,Frydenberg大肆叫囂脫鉤,並要求澳企調整業務方向、市場和格局,減少乃至消除其業務中對中國市場的需求,同時尋找完全替代中國的新市場,這顯然是不切合實際。

Frydenberg無視因中澳貿易下跌而受到影響的澳大利亞經濟,無視企業主的理性呼籲,決意在與中國對抗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從目前來看,在對華政策上,澳方几乎沒有意願迴歸理性,勢必會承擔無知與瘋狂的代價。

“留學市場不能丟”是個悖論

Frydenberg在演講中除了叫囂“中國+”戰略外,還提及在澳境內疫苗接種率達成後,留學生能很快返回澳洲大學。

“留學生回來能對澳洲經濟和大學帶來益處,隨着接種率的提升,當16歲以上人羣的疫苗接種率達到70%和80%的目標時,澳大利亞將具備接受留學生的條件,能接留學生們安全返回。”

Frydenberg指出,中國學生是澳洲最大的國際學生羣體,與來自印度等其他一些國家的學生相比,這個羣體在疫情期間的下降比例較小。

疫情期間下降比例雖小,但對澳國際教育出口的深遠影響可能會滯後。

同時,樂觀地判斷疫苗接種率達標後,留學生們就能積極返澳,未免有些一廂情願。

要知道,無視兩國關係只談留學收益,是澳大利亞的短視更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中國是澳大利亞最重要的貿易伙伴,也是赴澳留學人數最多的國家(連續五年)。

據澳大利亞統計局2018-2019年度數據顯示(疫情前),國際教育收入對澳GDP貢獻376億澳元,是澳大利亞第三大出口產業(僅次於鐵礦石和貴金屬,超過牛肉和大麥)。

其中,中國學生貢獻了澳大利亞國國際教育總收入的3成。

在澳大利亞每10名國際學生中就有4名來自中國。

新南威爾士大學的國際生中,中國學生佔68.8%,悉尼大學的國際生中,中國學生佔66.7%。

在澳大利亞的七成高校裡,中國學生佔國際生的比重都超過50%以上,學校收入極度依賴中國留學生的學費。

2019年,赴澳留學的中國學生人數增速放緩,多集中在八大名校。且在八大名校中,只有5所大學人數在增長,分別是悉尼大學、新南威爾士大學、昆士蘭大學、墨爾本大學和蒙納什大學。

疫情期間,在澳留學人數急劇減少,給澳洲經濟帶來100億澳元的損失,其中中國留學生佔到20%。

這個比例看似不高,是因爲許多來自印度和尼泊爾的學生(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學生羣體)放棄了在澳的學業,而許多中國學生卻選擇了在線學習。

但由於對“遠程教學”的失望,以及對種族主義威脅增加和疫情不確定的擔憂,讓很多本打算或正準備去澳洲留學的中國學生開始猶豫,權衡選擇。

這給澳大利亞國際教育部門的未來發展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

近期,諮詢公司安永(EY)全球教育主管Catherine Friday表示,疫情“暴露了澳洲高等教育系統對校內學習和留學生的過度依賴”。

她說:“現在這個行業的財政壓力很大,而且持續的收入和收入來源也很不確定,因此有理由懷疑市場上可能會出現院校關閉或某種合併活動。”

維多利亞大學的米切爾研究所教育政策研究員Peter Hurley表示,大學想從莫里森政府那裡獲得的學生資金將進入平臺期,增長空間越來越小。這將迫使各院校重新考慮他們提供課程的廣度。Peter Hurley博士說,調查也顯示出校內學習對大多數學生的吸引力更爲持久。

不顧中國利益,又想賺中國留學生的錢?靠的是真實力嗎?

從最近公佈的“泰晤士2022世界大學排名”中可見,澳洲八大名校之首的墨爾本大學入圍top 50,排在第33位。

其餘,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和昆士蘭大學並列排名54,莫納什大學57,悉尼大學58,新南威爾士大學排名70。其他兩所大學分列111和132。

澳洲八大名校表現不俗,但仍無法比肩英美高校對中國留學生的絕對吸引。

總的來說,從短期市場行爲看,中國留學生爲完成學業,順利畢業、就業,的確會隨着澳洲本土疫苗接種率的達標出現返澳熱潮。

但由於澳大利亞單方對兩國關係和利益的損害,妄談本國教育市場的迴歸和發展,是絕無誠意且不可能實現的。

中國暫停與澳洲新增合作辦學

今年5月6日,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發佈聲明,“即日起無限期暫停中澳戰略經濟對話機制下一切活動”。

聲明稱:“近期,澳大利亞聯邦政府某些人士基於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推出系列干擾破壞兩國正常交流合作的舉措。基於澳聯邦政府當前對中澳合作所持態度,國家發展改革委決定,自即日起,無限期暫停國家發展改革委與澳聯邦政府相關部門共同牽頭的中澳戰略經濟對話機制下一切活動。”

8月14日,中國教育部公佈終止中澳辦學的名單上,從2年前的45箇中澳合作辦學項目,上升到了48個。

澳媒The Australian報道,中國已拒絕讓澳洲大學,與中國大學建立合作課程。

要知道疫情前,“合作辦學”一直是學生前往澳大利亞留學的熱門途徑之一。

據瞭解,自2019年以來,整整2年時間,沒有一所澳大利亞大學被批准與中國大學開設課程合作。

這期間,其他國家的大學,包括美國、英國、加拿大、法國、德國、新西蘭,都獲准建立合作項目。

中國學生在國內大學學習前一兩年的課程,然後轉到海外完成學位的模式非常受歡迎,並被許多國家的大學用來建立他們在中國的學生市場。

疫情爆發前,澳大利亞在華大學開設了100多門中外合作課程,在校學生超過13000人。

協助大學在中國開設合作辦學課程的全球跨國教育協會高級副會長孫進表示,自2020年中澳雙邊關係進一步惡化以來,中國教育部再也沒有批准任何涉及澳大利亞大學的聯合項目。

中國教育部公佈的數據證實了這一點,自2019年以來,有5個澳大利亞項目獲批,此後再也沒有澳大利亞大學項目獲批了。

相比之下,2020年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中,美國大學被批准了15門學位課程,英國大學被批准了7門學位課程,加拿大大學被批准了2門課程,新西蘭也被批准了1門課程。

連續2年,教育部1號留學預警針對澳大利亞

20/21連續兩年,教育部發布的第1號留學預警都是針對澳大利亞的,兩次預警均提到中國在澳留學人員遭遇歧視性事件乃至惡性襲擊。

今年2月5日,教育發佈2021年第1號留學預警:近期,澳大利亞多地連續發生我留學人員遭遇襲擊的惡性事件,對我在澳留學人員的人身安全造成嚴重威脅。當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國際旅行仍存在較大風險。教育部提醒廣大留學人員,充分做好安全風險評估,謹慎選擇赴澳或返澳學習。

去年6月9日,教育部對澳大利亞發佈2020年第1號留學預警:近期,澳大利亞主要高校計劃於7月前後陸續開學。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擴散蔓延勢頭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國際旅行和開放校園存在風險。疫情期間,澳大利亞發生多起針對亞裔的歧視性事件。教育部提醒廣大留學人員做好風險評估,當前謹慎選擇赴澳或返澳學習。

澳大利亞的反華傾向在剛剛過去的9月6日,財長Josh Frydenberg發表關於“中國+”戰略演講報道的評論區中再次體現:

“如何阻止中國?西方公衆需要停止購買中國製造的產品。”

“很好地擺脫了中國的垃圾。也請停止所有來自中國的移民。”

“澳大利亞消費者需要開始向零售商施壓,要求他們停止從中國採購產品。我拒絕購買任何中國製造的東西,如果它是必需品,我會尋找替代品。”

“我們可以趕走中國學生,停止向他們出售鐵礦石,不要讓他們在澳洲購買物業。”

總之,莫里森政府對華政策並不友好,一心想賺中國的錢卻想站美國的隊,上任以來不斷髮起反華挑釁,損害中國利益。

但又垂涎中國留學市場,不斷髮表“歡迎”“支持”的曖昧言論。

阿德萊德大學副校長Noel Lindsay曾問過財長Frydenberg,在貿易和外交爭端惡化之後,澳大利亞是否應該“忽略中國”。

Frydenberg的表示依舊:中國學生是最受歡迎的羣體之一。

可見,針對莫里森政府幾度公開對中國學生“最受歡迎”的表態來看,其中算盤路人皆知。

正如澳大利亞前總理Paul Keating所說,當前政府外交政策水平低下,將澳大利亞拖入與中國的冷戰,最終受影響的將是澳大利亞,尤其是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