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易會滿首次系統闡述證券業"高質量發展" 將對僞市值管理"零容忍"

中國證券業協會第七次會員大會今日在京舉行。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會上發表講話,首次全面、系統地對證券行業高質量發展”作出闡述。

易會滿指出,30年來,證券行業與資本市場共同發展壯大,已成爲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新發展階段,證券行業必須切實肩負起新責任、新使命,以自身的高質量發展助力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爲經濟社會發展積極貢獻力量。

他在分析證券行業高質量發展本質內涵基礎上提出,行業高質量發展要堅持“六個必須”、正確把握四方面關係

“六個必須”包括:必須堅定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必須聚焦實體經濟提升服務能力、必須堅持走專業化發展之路、必須持續強化風控能力和合規意識、必須守正篤實推進證券業文化建設、必須切實提升公司治理有效性

“四方面關係”包括:放松管制與加強監管的關係、穩健經營與創新發展的關係、壓實責任與明確責任邊界的關係、行政監管與自律管理的關係。

易會滿還特別針對近期市場關注的“僞市值管理”現象作出迴應稱,證監會將始終對僞市值管理保持“零容忍”態勢,對利益鏈條上的相關方,無論涉及到誰,一經查實,將從嚴從快從重處理,並及時向社會公開。

他鄭重提醒上市公司及實控人、行業機構,及從業人員,要敬畏法治、敬畏投資者,遠離操縱市場、內幕交易亂象,珍惜聲譽操守,共同維護三公的市場秩序

證券行業高質量發展取得良好進展

易會滿表示,過去四年,證券行業服務能力和水平進一步增強,行業規模和資本實力穩步增長,市場競爭力和行業形象逐步改善,爲高質量發展打下了紮實基礎。

首先,證券行業服務實體經濟和投資者的能力不斷增強。過去四年,證券行業幫助各類企業完成股權融資超過5萬億元、債權融資超15萬億元、併購重組交易超3萬億元,受託管理規模已超過10萬億元。

其次,證券行業合規和風險管理體系逐步健全。證券機構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已初步建立,整體呈現穩健發展勢頭。2020年末行業風險覆蓋率、流動性風險覆蓋率、淨穩定資金率等風控指標均優於監管標準。

再者,證券行業履行社會責任成效顯著。2016年開始,證券行業通過“一司一縣”等方式積極參與扶貧工作,102家證券公司結對幫扶307個國家級貧困縣。

最後,證券行業文化建設付諸實踐。2019年11月,證券行業文化建設動員大會召開,提出“合規、誠信、專業、穩健”的文化理念,一年多來,全行業已逐步對文化建設形成共識並付諸行動,這爲行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能、提供了新支撐。

提出證券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六個必須”

“沒有高質量發展的投資銀行,就沒有高度發達的資本市場。”易會滿指出,行業的高質量發展,絕不僅僅是做大規模,更重要的是緊緊圍繞主責、主業,在做專、做優、做精、做強上更加努力。

易會滿在講話中全面闡述了證券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本質內涵,提出行業高質量發展應該做到以下六個“必須”。

①必須堅定貫徹落實新的發展理念

易會滿表示,證券行業應該成爲新發展理念的踐行者、推動者,肩負起優化融資結構、激發經濟活力、培育創新動能的歷史使命;加大服務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力度,推進技術要素證券化,助力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他着重提出了以下幾點:

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30/60目標”的過程中,要發揮好投資銀行的市場和價格導向作用,服務構建低碳綠色循環發展經濟體系。

提升行業的國際市場競爭力與綜合金融服務能力,在資本市場更高水平開放中建立競爭優勢

進一步發揮財富管理作用,助力增強廣大投資者的獲得感,共享經濟發展成果。

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加強投資者保護,確保金融安全和有效防範風險。

②必須聚焦實體經濟提升服務能力

易會滿表示,服務實體經濟是證券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宗旨本質,也是發展資本市場的初心使命。證券行業必須迴歸本源、優化結構、強化監管、市場導向,努力增強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包括:以落實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加大直接融資支持力度;圍繞實體經濟需要優化業務結構、提升服務質量、創新產品工具,着力暢通資本、科技和實體經濟的高水平循環;對於重資本業務的發展和創新,要做到看得清、管得住,堅持適度發展;着力聚焦爲實體經濟和居民財富增長,提供更高質量、更加精準的金融服務。

③必須堅持走專業化發展之路

“專業是行業機構安身立命之本。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專業化發展道路,在‘特色、強項、專長、精品’方面多下功夫。”易會滿表示,證券公司應根據自己的比較優勢,提升細分領域的專業能力,走出一條精品化、專業化的發展道路,形成差異化、特色化發展的行業格局。

他特別提出,註冊制改革是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牛鼻子”工程,必須建立起對發行人質量、發行定價和時機的市場化約束機制。通過市場化、法治化手段促使中介機構歸位盡責是其中的關鍵。

易會滿指出,應更好發揮投資銀行價值發現的作用,行業機構要進一步突出專業能力的核心地位,不斷提高專業水平,適應註冊制要求,加快從通道化、被動管理,向專業化、主動管理轉型,切實提升保薦、定價、承銷等核心能力。

④必須持續強化風控能力和合規意識

易會滿表示,證券經營機構是風險定價與風險管理的專業機構,自身也容易成爲風險集聚地,合規經菅始終是證券公司生存發展不可逾越的底線

他說,行業必須始終把合規風控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僅要健全與自身發展戰略相適應的風險管理架構,建立有效的風控前置程序、完備的風險管理體系、強大的風險管理文化,還要不斷完善與註冊制相適應的責任體系,形成發行人質量、發行價格等方面的市場化約束機制,加強技術、資本、流動性、聲譽等方面的風險管理。

⑤ 必須切實提升公司治理的有效性

“良好的公司治理是任何公司行穩致遠的微觀基礎,投資銀行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幫助企業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因此自身更要健全有效的公司治理。”

易會滿表示,近年來,行業存在重市場、輕風控,重項目、輕准入,重眼前、輕長遠等問題,一些金融機構風險個案暴露,內部人控制、“三會一層”虛設、制衡失效等公司治理方面的缺陷和不足,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他指出,行業機構必須把公司治理的落腳點放在端正經營行爲、有效防範風險上,持續健全法人治理結構,讓有效的公司治理成爲基業長青的重要保障。進一步優化股權結構,釐清股東資質,規範股東行爲,做到股東不缺位、不錯位、不越位。

證監會將按照“實質重於形式”原則,強化股東穿透管理,加強對實際控制人的監管,對各類違法違規行爲堅持全鏈條問責,發現一起、從嚴查處一起。

⑥必須守正篤實推進證券業文化建設

易會滿表示,行業文化是證券經營機構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是證券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功”和根基。必須堅持正確發展方向,持續優化行業生態,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糾正過度激勵、短期激勵等不良風氣,把文化建設融入公司治理,推動公司文化與發展戰略深度融合

易會滿指出,“十四五”是證券行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機遇期,應當圍繞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凝聚共識,加強頂層設計,制定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時間表、路線圖、行動方案,推動證券行業發展與國家發展藍圖更加緊密聯繫、更加深度融合,建設高質量的投資銀行和財富管理機構。

行業高質量發展須處理好四方面關係

易會滿指出,打造一個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必須始終堅持“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方針,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方向,不斷提升資本市場治理能力和體系現代化水平。形成證券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良性生態,要處理好四方面關係:

一是放松管制和加強監管的關係。

易會滿表示,證監會將繼續堅持“不干預”理念,大力推進簡政放權,注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該由機構自己負責的,由機構自主決策;堅持分類監管、差異化監管,扶優限劣,爲優質證券公司創新發展打開空間。

對於行業在完善基礎設施、健全業務功能等方面的呼聲,證監會將堅持市場化導向,審慎評估,積極推動。同時,行業機構須牢守底線、誠信經營,提升自我約束能力。對於不崇信守法、破壞市場規則的機構,證監會將堅持“零容忍”,嚴懲不怠。

易會滿特別提出,近期,市場對僞市值管理比較關注,僞市值管理本質是上市公司及實控人與相關機構、個人相互勾結,濫用持股、資金、信息優勢,操縱股價、侵害投資者權益,擾亂市場秩序,境內外市場均將其作爲重點打擊對象。

易會滿說,證監會將始終對僞市值管理保持“零容忍”態勢,對利益鏈條上的相關方,無論涉及到誰,一經查實,將從嚴從快從重處理,並及時向社會公開。

他也鄭重提醒上市公司及實控人、行業機構及從業人員,要敬畏法治、敬畏投資者,遠離操縱市場、內幕交易亂象,珍惜聲譽操守,共同維護三公的市場秩序。

二是穩健經營與創新發展的關係。

易會滿表示,行業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穩中求進的理念,強調“穩”並不代表否定創新,而是要更好地健全創新機制。行業必須堅持創新發展與合規風控並重,統籌把握髮展與安全的關係,做到“管理有制度、操作有流程、過程能監測、風險可承擔”。

他還提出,行業高質量發展必須緊緊圍繞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圍繞服務實體經濟和居民財富管理需求,守正創新。

三是壓實責任與明確責任邊界的關係。

易會滿指出,在註冊制改革的背景下,中介機構特別是證券公司必須深刻認識“看門人”的職責定位,服務好投融資雙方:既要強化保薦能力,從源頭上把好上市公司質量關,確保選出真公司、力爭挑出好公司;也要強化定價能力,加強投行業務與“買方研究”的有機結合,倡導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理性投資,使真正有市場前景的公司融到資。

他還表示,發行上市涉及發行人、保薦承銷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多個主體,合理劃分彼此責任,也是歸位盡責的題中應有之義。證監會將進一步釐清各主體責任邊界,努力形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相互制約的機制。

四是行政監管與自律管理的關係。

易會滿指出,中證協應繼續依託會員自治,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平臺,堅持自律管理與行政監管的差異化定位和協同配合,更好發揮自律管理前瞻性引導、預防性規範的作用,引導行業機構合規展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