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球員頂薪將減半至稅前500萬,俱樂部中性化名稱惹爭議

11月25日上午,中國足協蘇州舉行中超聯賽工作會議

據澎湃新聞記者瞭解,會議重點內容是此前外界廣泛關注的限制俱樂部投入和球員工資問題

同時,俱樂部中性名稱問題也在會上被提及——關於這點,目前爭議還比較大。

歸化球員的薪水該如何處理?

限薪問題達成廣泛共識

25日聯賽工作會上,中國足協與各中超俱樂部代表討論了進一步限薪和限制投入的具體細則

之所以說進一步,早在2018年賽季後的總結會議上,足協就正式拋出了“四大帽”政策,當時規定中超俱樂部2019年投入不得高於12億元。

而在去年年底,中國足協也對本土球員和外援薪水進行了限制,規定本土球員最高薪水爲稅前1000萬元(國腳1200萬元),外援最高薪水爲稅後300萬歐元

本次中國足協與各俱樂部討論的方案基本上和此前外界提前“吹風”內容完全吻合——俱樂部投入方面,要求中超每傢俱樂部2021賽季的總支出額度最高不得超過6億元。

新賽季中超俱樂部本土球員的頂薪標準由此前的1000萬元(國腳1200萬元)減半至稅前500萬元,各中超俱樂部單季本土球員薪酬總額不得超過7500萬元——考慮到通常30人報名名單中有25名本土球員,這就要求本土球員平均年薪不得超過稅前300萬元。

而中超外籍球員頂薪爲稅前300萬歐元,各中超俱樂部單季外援薪酬總額不得超過1000萬歐元,如果單賽季俱樂部註冊7個外援,等於說外援平均年薪不足150萬歐元。

在處罰方面,俱樂部一旦單季支出總額超標,將面臨最多“扣除24個積分”的重罰;球員若未按規定申報收入(收益情況,將面臨被停賽2年的重罰。

據澎湃新聞記者瞭解,由於過去幾年的持續燒錢,目前投資人都已經不堪重負,因此降低俱樂部投入和降低球員薪酬這兩個主要問題,投資人之間是很容易達成廣泛共識的。

但至於未來會如何推進,只能說走一步看一步,並還要謹防陰陽合同以及貓膩。此外,歸化球員的薪水待遇是否不同,目前也沒有確定意見

如果一切順利,所有方案將於12月正式公佈。

俱樂部中性化名稱,有必要嗎?

聯賽工作會議上還討論了俱樂部中性名稱這個問題,這也是足改方案中涉及的一項內容。

俱樂部中性名稱這個問題之前就有過討論,當時一個各方可以接受的方案是——從2004年中超元年開始就已經成立的俱樂部,可以沿用現有的名稱。

不過有消息稱,25日會議上雙方討論的方案比原先嚴格很多,中超和各級別職業聯賽俱樂部名稱必須完全“去企業化”,否則俱樂部將無法註冊。

這意味着包括北京國安山東魯能河南建業長春亞泰等一大批有着很長曆史的球隊都必須改名。

分析人士稱,目前只有大連人俱樂部一家符合標準,不過申花新聞官馬悅在微博上表示,“投資方綠地集團下屬沒有用申花命名的企業,所以‘申花’是合格的!請大家保持情緒穩定。”

對於企業名稱中性化,業內分析人士認爲,目前很多投資人經營足球俱樂部的目的還是打廣告,因此名稱中性化會打擊投資人對於足球的熱情

這樣的觀點並不是沒有道理,雖然日本俱樂部都是中性化名稱,但俱樂部的股東非常多元,而中超俱樂部結構韓國K聯賽類似,比如K聯賽中就有全北現代、水原三星這些企業名稱的俱樂部。

這個問題其實和足改方案中俱樂部不得異地註冊有點相似——出發點是好的,爲了足球可以更加職業和純粹化,但實際操作過程中會有很大的問題。

比如因爲無法異地註冊,過去一年時間中有很多俱樂部只能消亡,因此有消息稱,中國足協已經準備在次級聯賽及以下放寬相關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