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儲糧糧庫監控實現智能化 玉米生蟲都可以監測到

(原標題:中儲糧糧庫監控實現全方位智能化,糧食情況“看得見摸得着”)

京報訊(記者 劉歡)“在屏幕上可以看到糧倉玉米儲存情況,再放大一點能看到一顆顆的玉米情況,一旦出了生蟲之類的情況,都可以監測到。”近日新京報記者實地參觀中儲糧智能化糧庫在線監控中心,中儲糧相關負責人介紹,從監控中可以觀察到全國各地中儲糧旗下各直屬庫糧倉的情況,監控中心可以直接管控現場,讓糧食管控“看得見摸得着”。

新京報記者在現場觀察到,工作人員在監控中心可以隨時切換到不同地方的糧倉,監測糧食入庫、倉內保存、糧食出倉等情況。“通過攝像頭,把整個的糧食進倉、入庫一直到出庫的核心流程,進行了全方位管控。”中儲糧相關人員介紹。

值得注意的是,在監控中心還可以實時監測到糧倉的溫度溼度等情況。據工作人員解釋,通過佈設在糧堆中的傳感器,每棟倉房的糧食溫度、溼度可以被實時採集、分析、預警

據瞭解,中儲糧總部通過在線糧情監測系統,可以查看全國每個直屬庫的任一倉庫的糧食儲存情況,進行大數據分析,可對糧情變化趨勢進行智能預測和預警,實現遠程實時監控,24小時查看智能化糧庫倉內、倉外實況,成爲名副其實的糧庫管理“千里眼”。目前在線監測發現問題已成爲重要管理手段,問題發生率逐漸下降。

“管理糧食不再僅僅依靠報表,而是直接管控到現場、到實地、到糧情的即時變化,真正實現糧食‘看得見管得住’。”中儲糧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悉,早在2014年,中儲糧就啓動爲期3年的智能化糧庫改造,基於大數據中心和雲計算技術,搭建集糧情遠程監測、智能出入庫監管、庫存數量監測等多功能於一體的智能化糧庫管理體系,實現信息化技術與糧食儲備業務深度融合。2017年,中儲糧實現所有中央直屬糧庫的智能化管理全覆蓋。數萬個監控探頭和數百萬個糧情傳感器,構成世界最大的糧食物聯網。2018年,中儲糧智能化糧庫建設項目驗收,覆蓋全部900多個庫點,建成全球糧食倉儲行業最大的物聯網。

推薦閱讀:

中儲糧迴應“篩糠”質疑 大國糧倉豈容失守

近日,一條反映黑龍江某直屬庫的儲備糧摻雜着大量篩下物的視頻,讓中儲糧集團又陷入信任危機。中儲糧7月14日夜間迴應表示,視頻反映的問題與事實基本不符,“倉內個別點位質量問題不代表整倉玉米質量狀況”。

我國地少、人多、災多的國情,決定了糧食儲備的極端重要性。中儲糧作爲我國糧食戰略儲備的機構,肩負着守護大國糧倉的重任,關係到糧食安全和老百姓的飯碗。

專家指出,對中儲糧的管理控制要嚴於普通公司,宜設置更低的監管安全閥壓力點,並形成監督合力,守好大國糧倉。

中儲糧迴應:個別點位不代表整倉質量

此次視頻反映的問題出自中儲糧黑龍江分公司肇東直屬庫租賃的收儲庫點。當事人青岡榮昌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購買的一次性儲備玉米,每噸價格近2000元。但在提貨時,發現玉米中有“水泡糧”,並摻雜大量篩糠狀“篩下物”。從視頻中可以看到,發黴的玉米堆積在地,在這些發黴的水泡玉米下面,還摻雜着大量的碎渣和粉化玉米等篩出物。

圖/網絡截圖

7月12日,中儲糧派出調查組趕赴當地開展調查。14日晚,中儲糧發佈調查結果,表示視頻反映的這批玉米數量質量問題與事實基本不符,倉內個別點位的質量問題不代表整倉玉米質量狀況。經第三方檢測機構——黑龍江省糧食質量安全檢測中心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現場扦樣和實驗室檢測,色澤氣味正常,水分、雜質、不完善粒等各項檢測質量指標均符合國家標準和有關質量要求,與該批玉米提報拍賣標的時的質量指標基本一致。經對該貨位剩餘玉米進行覈查,數量賬實相符。

至於視頻中反映的“水泡糧”,中儲糧表示,經向當事人覈實,她所說的“水泡糧”是黑龍江個別地方一種民間叫法,是指玉米在生長期後期因雨水偏多、光照不足,造成成熟度不夠、籽粒不飽滿,經高溫烘乾後產生的色變糧粒,不是被水浸泡過的玉米,現場扦樣檢驗也未發現該批玉米有被水浸泡的情況。而“篩下物”則是由於在入倉過程中沒有及時進行清理。

此外,關於視頻中反映外租收儲庫點青岡榮昌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人員違規額外收取裝車費等問題,中儲糧表示基本屬實,下一步將依法進行處理。

曾巡視發現腐敗問題多發

中儲糧成立於2000年,截至2018年末,中儲糧資產總額14091億元,年營業收入3185億元。

作爲我國糧食戰略儲備的機構,中儲糧肩負着守護大國糧倉的重任,但近年來,也曝出一系列問題。最轟動的當屬“中儲糧河南分公司腐敗窩案”。此外,中儲糧地方糧庫被曝出在政策性糧食收儲和銷售過程中以陳糧頂新糧,惡意套取差價補貼。

2013年5月至8月,中央第一巡視組對中儲糧進行了巡視,巡視組指出:公司內部監督管理不夠嚴格,紀檢監察力量薄弱,基層腐敗案件高發多發等。2018年2月至5月,中央第十三巡視組再度對中儲糧進行了巡視,此次巡視組指出,中儲糧執行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存在政治偏差,管好“大國糧倉”的政治擔當不夠,重要崗位和關鍵環節廉潔風險比較突出等。

2018年10月,中儲糧在巡視整改通報中表示,健全內部監督檢查體系,進一步加強政策性糧食銷售監管,嚴格執行質量標準和出庫政策規定,強化出庫現場監管等。

從此次7月份發生的糧食質量爭議來看,中儲糧在已經做出整改的出庫管理、糧食收儲等方面,依然存在問題。

高大的糧倉,空曠的場地,遠離鬧市的區域,這是大型糧倉防火防水防盜的需要,也是目前糧倉的普遍配置,然而由此形成的隱蔽性,恰恰容易留下監管的死角,甚至是滋生監守自盜、腐敗等現象。

具體而言,中儲糧所管理的政策性糧食數量大,分散儲存在1.3萬多個糧食收儲庫點,並且90%屬於地方企業,管理難度大、風險隱患較多,近些年發生的涉糧風險事件也主要集中在地方糧食收儲領域。

對此,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撰文指出,中儲糧系統一度過於強調“小馬拉大車”等客觀原因,一定程度產生了等靠思想,對強化自身監管責任、主動作爲化解風險矛盾重視不夠。

中國廉政法制研究會常務理事、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廉政法治中心主任魏昌東教授接受中國新聞週刊採訪時表示,任何企業都需要建立嚴格的內控機制,尤其在自我管理系統沒有建構前,風險會比較大,腐敗問題也難免會發生,更何況事關社會穩定、國家安全的中儲糧。

形成監督合力守好大國糧倉

魏昌東表示,中儲糧關係到的不是簡單糧食供給的經濟問題,更肩負着政治安全穩定的職能,因此對其管理控制要嚴於普通公司。

從外部而言,黨政層面對中儲糧的紀檢審計監督正日益增強,形成持續的震懾。而從內部而言,一方面,中儲糧也在加強自身建設,形成日常監管舉措;另一方面,近年來,中儲糧也在引入外部監督資源,尤其是引入社會化會計師事務所等審計機構對全集團層面進行審計。

根據中央審計委員會部署,要調動內部審計和社會審計的力量,增強審計監督合力。

“社會審計的意義十分重大,應持續加強”,北京金訴律師事務所主任王玉臣律師表示,對於作爲企業的中儲糧而言,由於資產總量大、變動快,社會力量參與審計有着現實的意義,而且更能保證審計的獨立性真實性

據瞭解,在2018年前後,大華會計師事務所等主導了對中儲糧的審計。一位獲悉本次審計情形的知情人士告訴中國新聞週刊,一方面,本次審計中確實發現了一系列問題;另一方面,本次審計也暴露出另一層面的問題,比如在中儲糧旗下重要分公司和重點直屬庫的審計報告尚未通過的情況下,中儲糧集團的審計報告已經形成,並送往檢查。事實上,集團層面的數據更應該是建立在各分公司準確的數據基礎之上、並進行加減抵消而形成。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從本次審計來看,形成這一局面,還是因爲中儲糧集團佔據了一定的主導權,不過,這是審計行業的痼疾所在,但是從整個國企國資監管體系而言,恰恰有規避這一痼疾的條件。

這即意味着,原本社會化的審計手段是一種外部性質的審計,但由於失去了一定的獨立性,某種程度上相當於內部審計。

“從公司法、審計法規等角度看,應該是治理層請審計機構對公司業績進行審計,從而據此對管理層進行考覈。但在現實中,一方面治理層又可分爲股東和董事會兩個方面,而管理層中,又有很多人是董事會成員,這樣的結果往往演變爲董事會聘請審計機構對董事會成員所在的管理層進行審計考覈,其效果往往是大打折扣,甚至演變爲粉飾業績,或者大事化小,這也是近年來許多公司業績造假、審計機構同遭詬病的重要原因”,王玉臣表示,而從國企央企來看,恰恰可以規避這一點,因爲各級國資委作爲國企、央企出資人,是機構化的股東,相對於國企的董事會成員和管理層成員,是獨立的一方,因此可以逐步建立由各國企央企的上級單位聘請審計機構的機制,以保證審計的公允性、獨立性、真實性。

此外,王玉臣建議,除了常規的監督審計以外,由於中儲糧實行輪換購銷制度,糧食流動性大,還需要加強對現場儲備糧數量和質量的抽檢,建立定期抽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機制。

魏昌東表示,“對於中儲糧而言,國家監管設置的安全閥壓力點要更加低一點,制度建設要更加嚴格、更加完善、更加系統、更加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