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華中澳名師同臺授課,打造國際化“金課”

中澳名師同臺授課現場

王庭槐教授授課

Peter James Little教授授課

3月21日下午,中山大學新華學院藥學院開展了一場聲情並茂的名師同臺授課活動特邀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級教學名師、中大新華校長王庭槐教授與澳大利亞知名藥學專家、昆士蘭大學藥學院院長、中大新華藥學院名譽院長、首席教授、學科帶頭人Peter James Little教授兩位教學名師,共同爲中大新華藥學院學子講授臨牀藥理學課程。此次課程的講授主題爲臨牀藥理學導論,由藥學院副院長曹穎男、藥學院青年教師唐旗老師協助課程設計

藥學院院長陳家樹、副院長張素中、黨總支副書記陶強師生代表共100餘人參與活動,藥學院副院長曹穎男主持活動。

王庭槐主講“藥物的吸收”部分內容。王庭槐教授講解道,任何給藥途徑(靜脈內除外)都需要藥物穿過生物膜到達血液循環,這個過程就叫做藥物的吸收。王庭槐進一步解釋,藥物可以被人體不同的部位吸收,而不同的給藥方式,包括靜脈注射、肌肉注射口腔膠囊片劑直腸給藥等等,都會對藥物的吸收效果及代謝方式產生不同影響

Peter James Little主講“藥理學和治療學”“細胞生物學基礎與藥理學”“藥物的來源”“藥代動力學”“藥物的分佈、代謝及排泄”“藥效學”等內容。藥理學是研究藥物與機體相互作用規律及機制的一門學科,藥物的作用取決於血藥濃度水平,而血藥濃度就是一切。Peter James Little深入解釋了藥物在體內代謝、分佈、排泄的全部過程以及個體差異對藥物吸收、代謝及作用靶點的影響。作爲未來的藥物工作者,必須要肩負起專業責任,要確保用藥安全;合理用藥,必須要先了解患者身體狀況,瞭解個體差異,根據患者的具體狀況制定合理的用藥方案。爲讓學生直觀的學習理解,Peter James Little把理論知識和實際案例緊密結合進行統計,對影響藥物治療的多項指標進行逐一分析。

此次中澳教學名師攜手同臺授課意義重大。一方面,爲中大新華的青年學子開啓了一場國際化教學之旅,讓參與其中的學子進一步打開國際化視野,令其對於專業領域、學科前沿知識在中西方專業視角切入與轉換方面有了更爲真實的認識。這樣的課堂創新模式,不僅爲他們打開了專業視野,更是激發了他們突破自身傳統專業學習視角與方法的侷限,也讓他們有了去深入探究專業學習與課程實踐的志向信心。另一方面,爲中大新華的青年教師打開了一扇“原來,課可以這樣上”的教學之窗,讓親身體驗的青年教師可以十足領略到中澳教學名師的個人風採、獨特的教學風格以及極其活躍的思維與開放創新的格局,這些都是青年教師亟待提升與不斷積累的教學經驗,以此激發他們向名師看齊、問自己要“金課”的志向與信心。

而作爲一所民辦高校,在教育教學改革中,身爲教學名師的校長更是身先示範、以身作則,邀請世界名校的教學名師一同完成從一堂課到N堂課的創新與探索,以此來躬身倡導中大新華課程改革與實踐,用實際行動告訴大家——我們平時的每一堂課,都可以注入不一樣的思維、構想、激情與創意,我們每一次的主動變化與創新嘗試,都會給學生帶來一段不一樣的教學之旅。而每次不一樣的旅行,學生沿途收穫的風景與知識也是大不一樣的!所以,希望更多的中大新華師生主動加入到課堂革命中來,打開思維,拓寬視野,創新教法用心打造每一堂課,讓其成爲中大新華乃至國際化的“金課”的發源地

藥學學子認真聽課

藥學學子聽課現場

爲了減少語言交流的障礙,曹穎男老師充當起現場翻譯,當堂爲Peter James Little教授和學生們進行中英文互譯,促進了Peter James Little教授和學生們的積極互動和無障礙交流。

兩位老師教學風格各具特色,課堂氣氛十分熱烈,學子們積極踊躍提問,呈現了一節趣味性思考性十足的藥學課堂。現場師生踊躍發言,其中有學生提到中藥糖尿病的預防及治療是否有效的問題,Little教授解釋到,他在研究糖尿病併發症時也有用到中藥,而且現在亞洲乃至世界很多的學者均在研究中藥治療手段,但要證明中藥是否真的有效還需要進一步詳細的體內實驗。另外,他建議,不能僅僅止步於研究中藥是否有效,而更重要的應該是要研究中藥的作用機制,這樣才能將中藥真正發展成一種市場化的藥物。

Peter James Little教授(右)、曹穎男副院長(左)與學生互動

現場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