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貿易熱引仿冒 俄羅斯奶粉隨機抽19款測出6款假

面對近年中俄貿易熱度下引來衆多仿冒,在民衆投訴下,陸媒隨機抽買19款電商平臺的「俄羅斯奶粉」就測出6款假貨。(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2包只要69.9元(人民幣,下同)。」大陸線上直播間裡,藍白色包裝的「俄羅斯奶粉」擺滿貨架。但近日卻有林先生(化名)反映,在抖音直播間看到一款「俄羅斯My-My牛奶粉」,兩包只賣69.9元。收到品嚐卻發現毫無奶味,只有香精味。根據紅星新聞從3個電商平臺抽買19款包裝各異的「俄羅斯奶粉」,卻發現其中3款不含牛奶,另有3款蛋白質含量很低,達不到奶粉標準,合計6款屬於假奶粉、佔比近1/3。

四興經貿的於女士說,曾碰到一個「客戶」,一開始向她進購奶粉銷售,後來又模仿包裝、盜用四興經貿的進口手續並製售假冒奶粉,光此類仿冒她家公司至少有6到8家,「整個2023年,我們幾乎都在處理假貨問題。」

進口奶粉從業者透露,地下工廠用植脂末、香精僞造奶粉,冒充俄羅斯、紐西蘭等國家的奶粉,通過電商平臺、直播帶貨低價出售,這在業內不是秘密。

多名從業者透露,這些小作坊在河南、安徽、黑龍江等地都有分佈,把車庫等改造成「生產車間」,有的藏在居民區,有的躲在鬧市。地上、工作臺上都隨處可見灑落的粉末,原料和包裝盒放在一起,讓市場上品質合格的奶粉產品因而缺乏價格優勢,被淹沒在「一滴奶都不含」的廉價假貨中。

實際上,大陸多地市場監督管理局指出,近年市場監管部門注意到小作坊生產假冒「俄羅斯奶粉」的問題,已處理了一批人員。例如最近就有河南通許縣的多名涉案人員在1月24日被警方抓獲。

另外根據大陸裁判文書網檢索資訊顯示,2017年至2023年間,與「俄羅斯奶粉」相關的民事案由裁判文書有44篇,多家網路店鋪因其售賣的「俄羅斯奶粉」包裝袋上沒有中文標籤、未向顧客出示進口報關單,被質疑爲假冒產品等原因被告上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