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鋼爭首筆碳交易 政策宣示

中鋼表示,公司是高雄在地企業,碳權交易所也設在高雄,中鋼若拿到第一筆交易具有象徵意義。圖爲中鋼董事長翁朝棟。圖/本報資料照片

中鋼搶國內首筆碳權交易

臺灣碳權交易所22日正式啓動交易,中鋼有意搶頭香爭取第一筆交易,規劃購入500噸碳權,價格約在每噸5~15美元。中鋼表示,公司是高雄在地企業,碳權交易所也設在高雄,中鋼若拿到第一筆交易具有象徵意義,但買500噸其實不多,未來也會視情況再買進。另一家大廠燁輝則表示一直有購買碳權的規劃,但要看碳權交易的機制是否完整。

碳交所8月在高雄掛牌,第一筆交易即將在22日出現,中鋼早早表態有意搶頭香拿下第一筆交易。中鋼過去就已曾購買海外碳權,手中握有的碳權超過400萬噸,這次積極達成買國內第一筆碳權交易,被認爲具有政策宣示的意味,中鋼董事長翁朝棟則表示並無所謂的政策壓力,而是與中鋼積極發展碳中和鋼品有關。

翁朝棟指出,中鋼積極推動生產碳中和鋼材,與政府法規及CBAM並無直接關聯性,透過發展碳足跡管理計劃,再將結餘之排碳量以碳權抵減,達成碳中和宣告。

另外,以碳權抵銷鋼品排碳量目前並不適用於歐盟CBAM的碳稅抵減、或免繳碳關稅。但以產業觀點來看,碳中和鋼材有助推動產業低碳轉型,且碳中和鋼材和現有的鋼材產品的品質與強度都是一致的,碳中和鋼材更友善環境。再者,愈早投入碳中和產品的生產及應用,愈可洞見未來市場脈動,保持企業的競爭力。

因此,中鋼透過與下游客戶共同合作示範產製碳中和鋼材,使得原本只在中鋼生產出來的碳中和線材或碳中和鋼卷,再出貨給下游客戶加工生產碳中和扣件或家電用鋼品,將碳中和效益延伸至終端客戶,進而成爲商場可以選購的商品後,這樣更能貼近一般社會大衆,建立消費者採買低碳商品的意識。

翁朝棟認爲,碳交所設在高雄,中鋼更是高雄在地最大的企業,若中鋼能取得第一筆碳權交易,對高雄、中鋼來說都具有象徵意義,這次欲購買的500噸碳權主要是要交由中龍出貨熱軋給盛餘鋼鐵,生產碳中和鋼品。

此外,《氣候變遷因應法》已明定國內碳權使用的用途,企業可將此國內碳權用於法定事項之抵減,例如扣除排放源需被徵收碳費之排放量或總量管制後抵銷事業排放之超額量,中鋼將會視實際需求評估是否再購入國內碳權。

燁輝則表示,也會評估購買碳權,不過主要業務爲鋼品的加工,實際碳排並不多,且目前包括碳費怎麼收、買多是否可以賣等機制都還不明朗,因此暫時還不會出手,但公司確實有購買碳權的規劃,也相信這將會是未來趨勢,也樂觀看未來碳權交易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