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昨在北京發佈《國際形勢黃皮書》,總結一○年全球態勢指出,目前G20已取代G8,美國重返亞洲態勢明顯。黃皮書說,今年中國國際影響力明顯擴大,國際話語權已顯著提升。
社科院昨在北京發佈黃皮書表示,今年是G20取代G8成爲全球經濟治理主要機制的第一年。G20地位上升,使世界舞臺中央主要演員大爲增加,這體現全球事務主導權的多邊化和國際格局的多級化。
黃皮書表示,國際金融危機爆發終結單一「富人俱樂部」主導世界經濟的時代。陷入金融危機的西方大國影響力下降,新興大國地位上升。其中,中國經濟一枝獨秀,今年GDP超過日本,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超過英、法、德成爲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三大股東;中國研製成功世界上最快超級計算機「天河一號」,速度比原位居世界首位的美國「美洲虎號」快四七%。這是中國走向科技大國的重要表現。
黃皮書指出,爲應對金融危機、氣候變化、恐怖主義等全球性問題,新興大國已走向全球經濟、政治舞臺的中央。身爲G20、「金磚四國」和「基礎四國」(BASIC,巴西、南非、印度、中國)成員的中國,積極參與制定、協調國際經濟規則,參與國際氣候變化談判,國際話語權已顯著提升。
黃皮書表示,今年中國地位上升,不但影響中美間互動,也影響中國與鄰國關係。一些國家對中國的發展憂慮甚至緊張,對中國的利益訴求做出種種消極反應。戰略態勢上,美國及其盟友從日本海到南海再到印度洋,已在編織一張防禦網。美國利用這時機,重新確立了在亞洲的地位。
黃皮書最後說,「遏制」與「圍堵」不會導致中國與周邊國家全面對抗。正如中美關係那樣,周邊國家也不會放任自己成爲中國的敵國。它們與中國同樣存在密切依賴關係,存在不能放棄的共同利益,一旦發現同中國的關係過於緊張,就會付諸努力使之正常化。在中日、中印、中越之間,都存在類似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