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造上百個洲際彈道導彈發射井?這些圓圈圈,可把美國人“嚇壞了”

(原標題中國地面上的這些圓圈圈,可把美國人“嚇壞了”…… | 銳參考)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但是,如果胡察亂察,結果恐怕就不是知己知彼,而是害人害己了。

曾有一種說法在網絡上流傳甚廣:上世紀60年代初,美國中央情報局衛星照片上赫然發現,中國福建西部山區內驚現很多“核彈發射井”,慌張的白宮連忙下令展開進一步探測,在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之後終於得出結論,那不是什麼核彈發射井,只是客家樓羣

這種說法近年來已被逐漸“闢謠”,但就在這幾天,美媒又提出了一個更爲離奇的說法。

美國《華盛頓郵報》近日報道稱,美國詹姆斯·馬丁不擴散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通過商業衛星圖像判斷,中國正在甘肅玉門建造大量洲際彈道導彈發射井。

有多大量?據說有119個。

▲《華盛頓郵報》報道截圖

報道援引詹姆斯·馬丁不擴散研究中心東亞不擴散項目主任劉易斯的話說,該項目可能是爲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設計的,其規模“令人難以置信”。劉易斯還表示,這種大規模建造或許表明,中國正在大幅擴展自己的能力

“如果中國這一百多個發射井建成,那麼它將成爲一個歷史性轉變。”報道說。

一石激起千層浪,《華盛頓郵報》的報道一出,美國各大主流媒體也紛紛跟進炒作,議論之聲自然也很快傳到了美國政府耳中。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賴斯也對此報道表示關注。

也許是爲了增加自己的“可信度”,《華盛頓郵報》把研究人員用的衛星圖片公佈了出來,如圖:

▲《華盛頓郵報》報道所用衛星圖像

然而恰恰是這兩張圖,暴露了整篇報道的最大破綻。

首先,最明顯的就是,第一張圖片右側有一行字,寫着“甘肅玉門風力發電場”(YUMEN GANSU WINDFARM),而這一點,似乎被美國一衆研究人員和《華盛頓郵報》的記者編輯們有意忽略了。

但“逃過”了專業人士眼睛的這一行大字,卻沒能逃過普通網友的眼睛,很多外國網友通過在地圖軟件上搜索經緯度座標發現,文中所指的地點就是風力發電場,並質疑稱,爲何“發射井”會和風力發電場捱得這麼近?

▲此地是個風力發電場,在相關地點東側已經有個風力發電場了,爲何他們會把發射井建得那麼近?

轉載了相關圖片的CNN也受到網友嘲笑,指出CNN不僅地理不好,如今還暴露出英語不好的問題,連“風力發電場”和“導彈”的拼寫都分不清。

▲衆所周知,CNN的地理就和三歲小孩一樣好,但現在看來英語也是,因爲他們連“風力發電場”和“導彈”都分不清。有人願意教教他們如閱讀圖片上的文字嗎?

還有人在地圖軟件上放大相關地點的衛星圖片後發現,那裡的確豎立着一排排風力發電機,地上的陰影清晰顯示出葉片的輪廓。

▲外國網友將座標點放大後,發現了風力發電機的影子。

而在國內某地圖軟件上搜索,那片扇形區域內其實有好幾家風力發電場。

風力發電廠在建設時是什麼樣子的呢?在玉門市政府網站上有一篇當地領導視察工地的報道,其中一張配圖是這樣的:

▲圖片來源:玉門市政府網站

從高空看,這一個個圓圓的圈圈,像不像“井口”?難道這就是大張旗鼓鼓吹中國“核威脅”的理由?

另外,從圖中不難看出,圖中的“發射井”分佈很密集,這顯然不合常理。美國空軍國家博物館網站上展示了一張位於懷俄明州沃倫空軍基地周邊的導彈發射場地的地圖,圖片下方說明文字還特別解釋稱,洲際彈道導彈的發射場地佔地甚廣,因爲導彈必須廣泛分佈,才能避免被敵方攻擊破壞。這個道理,難道中國會不知道?

▲美國空軍國家博物館網站截圖

美媒應該也想到了這一點,所以還煞有介事地分析稱,這可能是中方的“疑兵戰術”,就像美國上世紀70年代在冷戰時期搞的“空殼遊戲”一樣,爲每枚洲際彈道導彈配23個發射井,導彈在這些發射井中穿梭,蘇聯不得不將其全部瞄準。

然而,今天還來這一套有意義嗎?在軍事學者宋忠平看來,這種方式已經過時了。

宋忠平強調,用地下發射井的方式發射導彈是冷戰時期的做法,如今已經落後。現在強調的是機動發射,最關鍵的是要確保抗毀傷能力。美國和俄羅斯都有在冷戰時期遺留的大量發射井,現在還可以繼續利用,而中國之前沒有那麼多的發射井,現在也不大可能選擇這種“最笨拙”的方法。

“這種造謠的策略太低級,根本不值一駁。”他說,“有些國家爲了詆譭中國,可以說已經無所不用其極了。”

延伸閱讀

正建百餘東風41發射井?環球:中國沒義務迴應美方猜測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星期四對《華盛頓郵報》的一則報道作出評論時說,中國的核建設越來越難以掩蓋,似乎偏離了幾十年來以最低威懾爲基礎的核戰略。他說,這表明中國的核武庫將增長得更快,並達到可能高於此前預期的水平,並稱“這種增長令人擔憂”。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資料

《華盛頓郵報》週三報道說,中國已開始在甘肅玉門附近數百平方英里的沙漠地區建造119個幾乎一模一樣的工地。報道援引美國加州一核不擴散研究中心專家傑弗裡·劉易斯的話說,他們根據商業衛星圖像判斷,這些工地的特徵與人們看到的中國現有彈道導彈發射設施相似,因此指這些工地在建設100多個洲際彈道導彈發射井。報道稱,這代表着中國核武庫“歷史性的轉變”。

劉易斯認爲,這些“發射井”可能是爲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設計的,他強調這種導彈可以攜帶多枚彈頭,使美國大陸處於射程之內。

東風-41資料圖

今年以來,美國及西方的一些機構不斷放出中國正在增加核彈頭、建設“三位一體”核打擊力量、增加新的發射井等各種評估,美國官方也一再提出這個問題,其中很多信息屬於猜測性的。他們的目的很明顯,就是要向中國的核威懾建設施加輿論壓力,逼中方就各種似是而非的信息表態,形成美西方高調炒作、中國招架應付的態勢,從而起到束縛中方手腳的效果。

資料圖

比如,他們說中國在某個地方建設新的導彈發射井,或者增加了多少枚核彈頭,中國如果否認了這方面的某個具體指控,這當中會淺含一箇中方不應該那樣做的輿論效應和邏輯。

美西方一些力量就是想讓中方從否認發展核威懾力的西方指控變得我們真的不去那樣做,以免被他們抓到確鑿的把柄。那樣的話,對中國的這類指責和監督就會變成某種“國際道義”,而中方被迫越來越嚴格地自我約束。

華郵最新指控是否對應了實際情況,我們不得而知。不過通常來說,發射井一般都會用於液體助推燃料的洲際彈道導彈,這樣的導彈往往推力大、射程遠,可攜帶當量更大的核彈頭。發射井提供了儲存、保養導彈的良好條件,而且能夠在緊急情況下縮短髮射時間。但是,劉易斯推測甘肅這批“發射井”是爲東風-41建造的,而該導彈使用固體燃料,裝載在高機動的發射車上,把它們再放到發射井裡的必要性值得懷疑。因此,華郵和美國國務院的最新指控至少是粗糙的。

我們主張,中方無須理會美西方對中國加強核威懾戰略發出的各種信息和指責,決不被他們牽制,隨之起舞。他們願意說什麼就說什麼,讓他們去猜好了,這也可以看成現階段中國實現核威懾的一種方式。

陸基彈道導彈是核大國威懾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的發射井至少有450個。在發展“三位一體”核力量的時候,先進發射井的作用不可取代。另外,發射井通常有真的,也有“誘餌”發射井,中國陸基洲際彈道導彈發射井的實際分佈位置無疑屬於中國的最高機密。

美國現在就想讓中國保持“最低核威懾”的路線。不錯,中國表示,我們國家的核力量始終維持在國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但是,這個最低水平必須是高度可靠的,它會隨着中國國家安全形勢的變化而變化。現在中國被美國定義成“頭號戰略競爭對手”,美國對華軍事壓力持續增加,中國製止美國戰略衝動的核威懾力必須隨之加快提升。我們的第二次核打擊能力需要充分可信,這必須由足夠數量的核彈頭和它們的高生存力提供保障。

資料圖

誰都看到中國的安全形勢在急劇變化,美國存在“壓服中國”的戰略野心,中美一旦因某種情況出現軍事對抗,能夠充足震懾美國的核力量將是中國屆時國家意志的基礎。所以說,今天的最低水平和之前的最低水平面對着截然不同的環境和風險,它們的計算方式同樣必然是不一樣的。因此,讓美國去說,該怎麼做,中國必將清醒、堅定。(本文系《環球時報社評,原標題:中國核威懾力建設決不能被美方牽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