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中國建築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建築)參與建設的鄭州至重慶高速鐵路襄陽東至萬州北段建成開通,至此,鄭渝高鐵實現全線貫通運營。
交通是興國之要、強國之基。中國建築深度融入和服務國家區域重大戰略,廣泛參與公路、地鐵、鐵路、水網、水利樞紐、大型橋樑等領域,覆蓋了當前交通基礎設施的主要業態,承擔了高原鐵路、京新高速、雀兒山隧道、武漢大東湖深隧、烏魯木齊國際機場、上海洋山深水港等一批關係國計民生的重大工程。2021年,中建集團基建業務新籤合約額8439億元,同比增長24.1%;其中交通運輸類項目新籤合同額4089億元,同比增長19.5%,持續發力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助力我國由交通大國向交通強國的歷史性跨越。
交通運輸是現代科技的產物,中國路、中國橋、中國港……一張張靚麗的“中國名片”的背後,是一項項重要科技創新成果的助力和賦能。
萬噸橋樑,跳出輕盈舞步。在重慶,中國建築重慶市快速路二橫線項目,五座全長383.5米、總重量達21500噸的大跨度橋樑,在三條既有鐵路正常運營前提下,同時異步完成轉體對接,在實現“完美牽手”的同時也刷新多項世界紀錄。在湖北,中國建築武漢城市快速路漢江大道(常青路段)改造工程,將全國首例極不平衡轉體橋轉體跨越京廣、滬蓉、漢丹等9條鐵路線,創造3項世界紀錄。在山東,中國建築濟鄭高鐵山東段,項目跨越邯濟、京九鐵路,將兩片萬噸級T型樑轉體79°成功牽手。
中國建築堅持創新引領、科技支撐、裝備技術升級,創新研製了國內首臺IABM智能裝配造橋機,實現將工廠預製立柱、蓋樑和箱梁在現場一體化安裝,30分鐘即可架設一片200噸重的蓋樑,創造國內橋樑架設領域新紀錄;自主研發的國內首臺跨座式軌道樑自適應柔性焊接機器人、BIM輕量化引擎,在部分施工單元取得工效提高10倍以上;自主研發原狀盾構渣土路面磚通過試驗,第一代“中建造石機”邁入產業化應用新階段;獨創“十字巖體法”地下工程建造技術、複雜環境下多工法組合地鐵車站施工關鍵技術、山嶺重丘區公路改擴建關鍵技術等一批創新技術,在工程實踐中成功運用;在南通至無錫高速公路項目,中國建築以公路智慧建造爲載體,推動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先進技術與公路工程建設精細化管理相互賦能,助力交通強國建設。(初梓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