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重啓自願減排交易市場受關注

參考消息網11月20日報道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1月18日報道,中國公佈了自願碳交易市場——“中國核證自願減排量”(CCER)計劃——的規則和指南草案。這一最新舉措意味着,目前暫停的自願碳市場即將重啓。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是生態環境部下屬負責氣候政策研究的重要智庫。它16日發佈了CCER計劃下自願碳抵消項目的註冊程序擬議規則,以及這類項目的設計與實施指南。

該指南提供了16個行業的碳減排活動示例,包括使用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效率、造林以及碳捕集和封存。它還包括有關碳排放減少與清除監測,以及信用覈算的規則。有關注冊程序的試行規定即日起施行。

報道稱,這些文件的發佈可能標誌着CCER市場已經準備重新啓動,並接受新的項目申請。CCER市場是中國國家碳排放交易體系(ETS)的重要補充機制。從涉及的碳排放量來說,中國ETS是世界最大的碳交易市場。

CCER計劃於2012年首次啓動。它允許在國家ETS之下進行交易的企業通過從某些減排項目(如造林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購買信用額度,以抵消至多5%的排放量。然而,由於交易量低和碳審計標準缺乏,自2017年以來,新項目註冊已暫停。

上月,生態環境部發布了CCER交易試行辦法,稱將逐步擴大該計劃覆蓋的行業數量,以支持中國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一週後,生態環境部公佈了4項方法學,用於量化4類項目的淨排放減少或清除,包括造林碳匯、併網光熱發電、併網海上風力發電和紅樹林營造。

報道援引路孚特公司的碳分析師譚琭玥的話說:“同自然相關的行業將看到更多機會。這將使更多國有企業受益。”她預計,家畜甲烷利用和生物質能燃料發電可能屬於第二批減排項目,生態環境部將爲它們出臺相關的淨減排量化方法學。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很快將在阿聯酋迪拜舉行。在此之前,世界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中國作出了多項環境承諾。

本月早些時候,中國發布了一項控制甲烷排放的行動計劃,承諾加強對甲烷排放的監測和監管,並加強全球合作,以應對這種導致全球變暖的第二大元兇(僅次於二氧化碳)。

15日,中國和美國宣佈恢復氣候合作。此前,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與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約翰·克里在加利福尼亞州“陽光之鄉”研修園舉行了會談。(編譯/朱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