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少年想象力世界倒數第一 創造力倒數第五

著名教育劉道玉呼籲解放孩子好奇心

劉道玉,1933年11月生,湖北棗陽人,漢族。著名教育家化學家、社會活動家。1977年,出任國家教育部黨組成員高教司長,爲高教戰線上的撥亂反正和恢復統一高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981至1988年年起擔任武漢大學校長,是當時中國高等院校中最年輕的一位校長。1988年3月6日,劉道玉被國家教委幹部局負責人奉命宣佈免去武漢大學校職務現任劉道玉教育基金會會長

長江日報訊(記者魏娜 通訊員趙武英)“傳統的教育觀念束縛了孩子的想象空間,中國教育的解放必須從解放孩子的好奇心開始。”昨日,劉道玉在武漢楓葉國際學校舉行的首屆畢業生情況介紹會上如是說。

劉道玉認爲,中國孩子的想象力狀況科學界陷入憂慮。2009年,教育進展國際評估組織對全球21個國家進行的調查顯示,中國孩子的計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卻排名倒數第一,創造力排名倒數第五。在中小學生中,認爲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佔4.7%,而希望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只佔14.9%。

此外,美國幾個專業學會共同評出的影響人類20世紀生活的20項重大發明中,沒有一項由中國人發明;中國學子每年在美國拿博士學位的有2000人之多,爲非美裔學生之冠,比排第二的印度多出1倍。但美國專家評論說,雖然中國學子成績突出,想象力卻大大缺乏。

劉道玉拿世界上兩個最重視家庭教育的國家——中國和以色列做了比較。以色列家長教育奉行“獅子育兒法”:讓小獅子離開母親,自己學會生存;中國的家庭教育則走向兩個極端:要麼嬌寵,要麼棒喝。結果是,以色列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有近10位,而中國卻一個人也沒有,“中國孩子的創造力被傳統教育扼殺了”。

劉道玉以武漢楓葉國際學校首屆畢業生爲例說,75名畢業生全部國外大學錄取,20餘人獲得獎學金。而這75名學生中,絕大部分曾經在“體制內”受教育,成績並不突出,有的孩子甚至被認定爲“沒前途、沒希望”。

在另一種教育體系裡,同樣是這些學生,每天下午3時30分就放學,參加各種活動展示自我,可以獲得學分;主動上網或去圖書館查資料,完成研究性報告論文,也可以積攢學分;而達到一定學分,就能申請理想的大學。學生因此有了目標和求知慾。

劉道玉說,中國“一考定終身”的應試教育,嚴重束縛了學生,埋沒了學生的潛力創造性。他提出,教育改革應首先從高考制度下手。如果現階段無法取消高考,至少可以採取“一年多考”的形式,同時將考試與錄取分開。只有高考“指揮棒”變了,孩子的好奇心才能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