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均糧產逾483公斤 超過國際安全線

大陸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叢亮表示,2021年中國人均糧食產量達到483.5公斤,超過國際安全線。圖爲大安市海坨鄉鹽鹼地生態修復治理示範基地,農民手捧收穫的稻穀。(新華社)

糧食和能源是大陸國安的重中之重。大陸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叢亮表示,2021年中國人均糧食產量達到483.5公斤,超過國際安全線。此外,在當前能源供需緊張和地緣政治多變等諸多因素影響下,大陸國家能源局副局長任京東表示,力爭到2025年,中國國內能源年綜合生產能力達到46億噸標準煤以上;確保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

叢亮表示,中國糧食產量自2015年起連續7年保持在1.3兆斤以上;2021年創造歷史新高,達到13657億斤,比2012年增加1412億斤。中國人均糧食產量達到483.5公斤,即使不考慮進口補充和充裕庫存,僅人均糧食產量就已超過國際上公認400公斤的糧食安全線。

叢亮表示,大陸全國耕地面積爲19.18億畝,畫定10.58億畝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建成9億畝高標準農田,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1%,糧食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糧食流通保持高效順暢,全大陸標準倉房完好倉容7億噸,倉儲條件總體達到世界較先進水平。

此外,任京東表示,中國作爲能源生產和消費大國,確保能源安全始終是做好能源工作的首要任務,將從三方面守住能源安全底線。

任京東表示,一是固本強基。堅持立足大陸國內多元供應保安全,充分發揮煤炭壓艙石作用和煤電基礎性調節性作用,大力提升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力爭2025年中國國內能源年綜合生產能力達到46億噸標準煤以上。同時,還要進一步建立健全煤炭、石油儲備體系,確保能源供應保持合理的彈性裕度。

任京東稱,二是有序替代,確保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到2030年達到25%左右。三是風險管控。繼續強化底線思維和風險意識,大力推進能源安全監測預警能力建設,建立健全煤炭、油氣、電力供需等預警機制,目標就是要堅決保障人民羣衆生產生活的用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