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眼通過驗收2年 發現500顆脈衝星

香港《文匯報》報導,中國天眼(FAST)自2020年1月11日通過國家驗收至今已近2年,FAST科學委員會徵集遴選出5個優先和重大項目作爲主要科學研究方向,約200名科學家開始使用並處理FAST的科學數據,基於FAST的靈敏度優勢,科學產出成績斐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新華社)

香港《文匯報》報導,中國天眼(FAST)自2020年1月11日通過國家驗收至今已近2年,FAST科學委員會徵集遴選出5個優先和重大項目作爲主要科學研究方向,約200名科學家開始使用並處理FAST的科學數據,基於FAST的靈敏度優勢,科學產出成績斐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FAST年觀測時長超過5300小時,已遠超國際同行預期的工作效率,爲FAST科學產出發揮重要支撐作用。截至目前,FAST共發現約500顆脈衝星,成爲自其運行以來世界上發現脈衝星效率最高的設備。

★27國際項目獲批觀測申請

2021年3月31日,FAST正式向全球開放共享,向全球天文學家徵集觀測申請,彰顯了中國科學家與國際科學界攜手合作的理念。此次徵集收到來自不同國家共7216小時的觀測申請,最終14個國家(不含中國)的27份國際項目獲得批准,並於2021年8月啓動科學觀測。

「FAST運行得很好,漫漫天路很長,我們要做徹底的巡天!」中科院國家天文臺韓金林研究員說,長期以來中國科學家都希望在天文學研究上能夠和美歐等國家並駕齊驅,甚至超過他們。此前,中國的天文學科學家只能使用國外的二手資料、二手數據,如今中國有了FAST使得中國學者迅速趕上。「現在是中國人擁有高靈敏度射電望遠鏡、能夠在科學前沿作出貢獻的時候了。」韓金林說。

★中科院項目「巡天」速度超美

韓金林領導的FAST重大優先項目「銀道面脈衝星快照巡天」團隊,充分發掘了FAST在巨大接收面積、精確變形跟蹤能力、多波束接收等三方面優勢,大大增加脈衝星的搜尋深度。在FAST巨大的接收面積的基礎上,項目團隊充分利用FAST的實時變形和精確跟蹤能力,對銀河系天區每次的曝光時間設定爲5分鐘。項目運行1年半發現的脈衝星已經超越美國阿雷西博(Arecibo)望遠鏡運行15年的結果(注:美國巡天共計發現207顆脈衝星,其中46顆是毫秒脈衝星)。

「今天我們看到的所有成果,都是銀河系裡的,FAST能不能看到銀河系外的脈衝星,是我們未來想做的第一件事。」中科院院士、天體物理學家武向平說,外國科學家曾因爲找到脈衝星系統而獲得諾貝爾獎,後續希望中國科學家能夠找到奇異的脈衝星系統,更加精確地驗證相對論,「FAST有這樣的能力,也有這樣的實力」。

★將向全國中小學生徵課題

武向平認爲,中國天文學的發展,在國內要立足於FAST這一世界上最大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在國際上則要參與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SKA),既要獨立自主,也要國際合作。中國是SKA的發起國和建設國之一。中國要從現在就開始思考,FAST未來的發展道路,要繼續提高其靈敏度、分辨率,FAST看得非常深、看得非常暗,而SKA看得非常廣,兩個望遠鏡要形成互補。

武向平表示,FAST正在醞釀向全國中小學生徵集課題,並從中遴選出十個左右,「FAST願意從寶貴的機時中拿出1%,幫助孩子們實現探索宇宙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