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視野-不再設GDP成長目標行不行?

大陸年度的「兩會」(全國人大政協會議)即將在三月初如期登場。每年兩會的重頭戲之一,即是全國人大會議開幕式國務院總理提出的政府工作報告,而政府工作報告的最大看點,則是大陸政府設定的GDP成長率等各項當年經濟發展目標

2020年的大陸「兩會」受疫情影響,不僅從3月初延至5月下旬召開,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更罕見地未設經濟增長目標。2021年兩會召開前夕,對於政府工作報告中是否提出年度經濟成長目標,引起多方討論,已有重要政府幕僚提出建言,認爲可取消預設年度GDP增長目標。

人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馬駿先開出第一槍。馬駿在1月26日在一場論壇中指出,所有已開發國家和絕大部分中等收入國家,都已經放棄將經濟成長做爲宏觀調控的目標。他認爲,應把穩定就業、控制通貨膨脹作爲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而這也是當前市場經濟下,各國宏觀經濟管理的普遍做法。

大陸知名經濟學家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隨後指出,不設定GDP增長目標不等於沒有目標。目前大陸正進行高質量發展,對於速度性的指標有所弱化。他認爲,2021年大陸政府不會對GDP增速提出具體目標,但會強化「底線管理」,例如增速不能低於多少。

大陸政府長期以來在「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上設定經濟增長目標,雖爲各部門地方政府預設了當年工作的指標和方向,但也引來財經界的一些批評,包括設立年度目標有如計劃經濟時代產物,與目前大陸強調的市場經濟格格不入。

另一方面,地方官員以追求GDP高增速作爲最主要政績,進而忽略了諸如民生、就業等其他重要施政。此外,在擔心無法達成目標而遭究責陰影下,也不時傳出地方官員造假數據,造成地方數據虛胖,乃至於各地GDP總和蓋過統計局公佈的全國總量

馬駿便指出,若繼續設立GDP增速目標,很可能出現地方習慣性層層加碼,把地方GDP目標定得過高,只好靠借錢投資來拉動GDP,導致隱性債務風險加大。同時,強調GDP考覈,不免會出現一些地方虛報經濟增速的問題。

再從數據設定來看,政府工作報告的經濟增速目標雖是財經界和媒體每年關注的重點,但數據本身卻總是「波瀾不驚」。換句話說,它總會落在經濟正常運行的軌道上,且與外界預期值八九不離十。

2020年受疫情衝擊,第一季經濟衰退6.8%,由於當年度影響經濟變數太多,大陸政府在5月「兩會」未設當年經濟成長目標,也在市場預期之內。大陸國家統計局2021年1月公佈的數據顯示,2020年第四季和全年GDP分別爲6.5%和2.3%,雖略高於市場預期,但所差無幾。

像大陸如此大體量的經濟體,除非出現類似新冠疫情或全球金融海嘯這般超級「黑天鵝」,會讓經濟增速急轉直下之外,經濟成長總有一定的規律軌跡,拉長時間看看,不管是逐年或是逐季的數據,總是一條緩升或緩降且易於預測曲線

許多財經機構已對2021年大陸經濟成長提出預估,其中,部分機構對第一季經濟增速預估值達兩位數,甚至18%以上。這數據說穿了就是一個簡單的加法,也就是在沒有疫情影響下,按經濟規律看,2020年第一季經濟增速應在6%左右,但疫情導致其衰退6.8%,這當中就有近13個百分點的增速落差,如果像外界所評估的,目前大陸經濟已恢復到疫情前水準,意味着2021年第一季增速應再恢復到6%左右,再加上2020年第一季低基期的近13個百分點落差,於是出現了逾18%的增速預估值,也就見怪不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