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駐歐盟使團發言人:中方始終抱有誠意促進雙方合作 希望歐方相向而行

針對歐洲議會全會通過有關中歐投資協定的決議中國駐歐盟使團發言人5月20日表示,中歐投資協定是一份平衡、互利共贏的協定,不是誰對誰的恩賜。中方實施反制措施,是對歐盟搞單邊制裁對抗做出的正當迴應。

中國駐歐盟使團發言人表示,中方始終抱有誠意促進雙方合作,希望歐方與我們相向而行。

另據觀察者網,微信公衆號“中國駐歐盟使團”5月21日發佈駐歐盟使團發言人就歐洲議會通過涉華決議答記者問。

問:5月20日,歐洲議會全會通過決議稱,在中方解除對歐洲議會議員等實施的反制裁前,將“凍結”關於批准中歐投資協定的有關討論。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答:中歐投資協定是一份平衡、互利共贏的協定,不是誰對誰的恩賜。中方實施反制措施,是對歐盟搞單邊制裁對抗做出的正當迴應。中方始終抱有誠意促進雙方合作,希望歐方與我們相向而行。

2020年12月30日,中歐雙方在歷經7年共35輪談判後,共同宣佈如期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但該協議需經27個歐盟成員國和歐洲議會批准,才能生效

歐盟稱將中止中歐投資協定?外交部重申這三點(來源:original)

延伸閱讀

歐洲議會凍結中歐投資協定,提出一個狂妄的條件

歐洲議會星期四以壓倒性票數通過了凍結中歐投資協定的議案,該議案雖然決定不了中歐投資協定的最終命運,但它意味着歐洲議會將停止相關審議,這是該協定走向生效需要經過的中間一環。

歐洲議會對恢復審議中歐投資協定所提出的條件是粗暴而狂妄的:它要求中國取消對歐盟機構人員的制裁。而中國實施那些制裁是對歐盟制裁中國機構和人員的反制。

中國決無可能因受到歐洲議會的壓力取消那些制裁,歐洲議會在通過的議案中表示,要把圍繞中歐投資協定的討論作爲促使中國“改善人權保護”的槓桿,他們的這種意圖必然遭到中方的抵制和蔑視。

中歐投資協定談判歷時7年,在雙方已經達成共識後歐洲議會跳出來搗亂,這是歐方無法完整遵守規則的一個缺陷,反映了歐盟作爲經濟夥伴有可能因爲政治考慮橫生枝節的不確定性。

然而中歐投資協定是高度互利的合作框架,並非歐方對中國的單方面照顧,中方在談判過程中同樣做出了重要讓步,大量歐洲企業對這一協定順利生效抱有很大期待。歐洲議會同時打擊了那些企業的期望和抱負,他們做出中國單方面急於通過該協定、他們可以把凍結該協定作爲懲罰中國的武器的強勢姿態,這是虛妄的自嗨,是對歐洲輿論誤導欺騙。

中國、除歐洲議會以外的其他歐盟機構以及更多的歐洲國家都願意繼續推動中歐投資協定生效,但歐洲現在的政治氛圍很躁動,受美國的影響很大,出現了一些針對中國傲慢乃至敵意的輿論,這嚴重偏離了歐洲的真實利益。

中國這個時候不妨以靜制動,讓子彈多飛一會兒。我們一方面要堅守自己的原則,一方面應繼續加強與歐洲理性力量的合作與互動,實際擴大雙方經貿合作的空間,只要能讓更多歐洲人真切意識到和中國合作的好處,歐洲議會就最終撐不住,輸給歐盟內部的理性力量。

中歐投資協定畢竟符合歐盟的整體利益,它契合歐盟戰略自主的大方向。美國激化中西人權分歧,將新疆的事情搞成中西之間的大沖突,是出於華盛頓遏制中國崛起、維護自身霸權的戰略野心。歐盟隨美國起舞,毀掉它與中國最重要的經濟合作協定,是割自己的肉補美國的肥。

拜登政府現在大搞人權外交,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調動歐洲,把後者推向與中國衝突的一線。如果中歐投資協定長時間擱淺,那麼自拜登上臺以來,在對華經濟方面搞出最大變量的就成了歐洲,而非美國,歐洲就是在用自己的犧牲成就美國的戰略野心。

歐洲要增加自己在全球事務中的影響力,防止被邊緣化,增強自己的實力、穩定發展勢頭最爲關鍵,而不是在人權問題上跳的有多高。我們相信有悠久戰略文化傳統的歐洲人有能力在當今紛繁複雜的國際博弈中搞清楚這一點,不讓某種偏激情緒最終主導自己的戰略選擇。

歐洲內部的一些激進情緒總要釋放,註定要產生的干擾想躲也躲不開,那麼就讓中歐投資協定“好事多磨”吧。這期間中國與歐洲各國還可以通過雙邊努力做很多事情,中方更有資本不急不躁,保持一種積極但順其自然的態度。

中歐投資協定幾乎已經"涼涼" 中方回擊歐盟措手不及

中歐投資協定幾乎已經“涼涼”, 猶記得2020年12月底,《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如期完成,可僅僅過了幾個月時間,中歐關係卻開始出現一些變化,歐盟屢次對中國內政事務指手畫腳,對中方官員發起制裁,甚至有議員以“不批准《中歐投資協定》”相威脅

歐盟天真的以爲自己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就可以隨意制裁中國,可萬萬沒想到,中國對歐盟的制裁不論在數量上,還是在級別上都遠超歐盟對中國的制裁措施,總之打的歐盟一個措手不及。

有德國學者發表一篇文章,他表示不能認爲制裁將帶來改善歐中關係,從而創造對中國施加影響力的機會

歐盟在自身聲譽受損且行動受限之際大肆抨擊中國。歐盟對中國實施出於政治動機的制裁有什麼意義和作用?很多分析認爲,人們常常誤判制裁的效果。我們不能認爲制裁將帶來改善歐中關係,從而創造對中國施加影響力的機會。

的確,歐盟天真的認爲用制裁就可以對付中國的想法似乎完全脫離了世界政治的框架條件。但制裁已經導致中國加強外交攻勢。

不管歐盟願不願意承認,中國都將繼續在科技、經濟和政治上崛起。有機構曾評估,2022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可能超過60%。中國將繼續擴大在聯合國和二十國集團中的影響力。

如果歐盟繼續與中國對抗,它更有可能遭受巨大的經濟損失,並失去世界政治影響力。但隨着一份歐盟內部報告的曝光,我們對未來的中歐關係的好轉也並不抱過多的期待。

據悉,有媒體近期看到了一份歐盟內部高層報告,報告內容呼籲歐盟採取“更進一步的強有力措施”,以迴應中國帶來的新挑戰,而這種“措施”也該得到美國的“認可”,聯繫到拜登將於6月份出訪英國和比利時,這份報告便更增添了幾分可信度。

總之,歐盟似乎已經選擇一條道兒走到黑了,會將中國視爲“戰略競爭者”或“系統性對手”,而“多管齊下”仍是歐盟與中國打交道的首選方法,雙方在氣候變化等問題上依舊存在合作空間。

不過,要說誰最會打算盤,那也只有日本敢說第一,沒人敢說第二了。至少對比一個勁兒往前衝的澳大利亞和歐盟,日本則更懂得分“輕重”。

雖然日本和澳大利亞、歐盟一樣追隨着美國的步伐,時不時也會在對華關係上“埋雷”,最典型的就是三番五次拿釣魚島問題說事兒。不過,早在2021年的2月,日本政府在內閣會議上通過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的批准程序,當時表示力爭在本屆國會獲批。

商務部數據顯示,2019年,RCEP的15個成員國總人口達22.7億,國內生產總值(GDP)達26萬億美元,出口總額達5.2萬億美元,均佔全球總量約30%。商務部此前的解讀認爲,RCEP自貿區的建成意味着全球約三分之一的經濟體量將形成一體化大市場,將爲區域和全球經濟增長注入強勁動力。

並且協定生效後,區域內90%以上的貨物貿易將最終實現零關稅。據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測算,到2030年,RCEP有望帶動成員國出口淨增加5190億美元,國民收入淨增加1860億美元。

這對正深陷疫情、經濟停滯的日本來說,無疑是一場及時雨。

通過RCEP,日本還首次和中國、韓國分別達成了雙邊關稅減讓安排,爲歷史性突破。屆時,86%的中日貿易商品以及83%日韓貿易商品將最終取消關稅。

看吧,這就是日本的精明之處。追隨美國一起“喊話”中國的時候不遺餘力,但該做生意的時候也能保持頭腦清醒。或許澳大利亞能學得日本幾分,也不至於把自己坑得這麼慘了。

當然,對於我們來說,日本早就成爲了亞洲動盪之源,二戰已經過去了幾十年,但曾經遭受侵略的亞洲人民依然難以撫平心中的傷痛。日本的冒險行徑作風在時時刻刻提醒人們,我們要在維護中日關係大局的總體方針下,主動積極採取萬全之策,防範和破解日方各種花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