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間選民在哪裡

(圖/路透)

9月29日美國總統大選第一次公開辯論,是令民主大國蒙羞的一幕。廟堂之上有如潑婦罵街的鬧劇,不少人不敢相信這場景發生在美國。

極端政治不僅在廟堂蔓延,公共政策黨派化的傾向鮮明,甚至連戴口罩與否都有黨派意涵。另一方面,狂熱政治也在街頭形成令人不安的隱患。衝突對立如此劍拔弩張,讓人納悶「中間選民」消失了嗎?「中間選民理論」失效了嗎?

「中間選民理論」是因美國學者唐斯1957年的著作《民主的經濟理論》而廣爲人知。唐斯指出:在投票決策的模型中,如果個人偏好都是單峰的,則反映中間選民意願的政策會最終勝出,因爲選擇該政策會使整個羣體的福利最大化。中間選民理論進一步表明,任何一個政黨或政治人物要想獲得極大量的選票,必須使自己的政見符合中間選民的意願,保持中庸。

然而,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通過、美國川普總統當選,都顯示民粹浪潮的崛起。連曾在1989年提出「歷史的終結」觀點,預言自由民主與市場經濟,是人類意識形態演化最終勝利者的日裔美籍學者福山,近年都改口,認爲川普現象反映出民主的問題,直言「美國在衰敗」。

去年11月西班牙大選結果更是個明顯的例子。2019年的第2次大選,4年來舉行的4次大選,卻沒有發揮民主制度折衝妥協、解決紛爭的效能。過去左右兩派主流政黨還能輪流維持勉強多數,但近年多次大選後卻一直未能產生向中間靠攏、取得多數議席組閣的政黨。

更糟的是,2017年加泰隆尼亞獨立公投雖然以大比數過關,卻未獲得歐美大國的承認,反而加獨領袖出逃國外、其後重判入獄。富裕的加泰地區獨立公投令西班牙人更加分化,甚至產生獨派及反獨的民粹政黨,瓜分了原來主流政黨的選票。西班牙政局版圖變得更碎片化,同一年兩次大選也無法組成穩定多數政府。

大選非但沒有化解對立,舒緩加泰隆尼亞爭取獨立而出現的危機,反促成主打民族主義、反分裂的極右政黨興起,他們平地一聲雷囊括52席成爲第三大黨。而其勝選關鍵不在於團結人心的政見,而在旗幟鮮明反對加泰地區脫離西班牙獨立,要求嚴懲支持獨立的團體及個人。

民粹勢力在大選中崛起,不但讓「中間選民理論」的良好預期落空,更令人懷疑投票制度是否真確反映社會沉默多數的聲音,增進多數人民的福祉?

也許,中間選民早已被不均等的經濟發展摧毀殆盡。許多人忘了自己真切的長遠利益,反而被網軍滲透的社交軟體同溫層左右,形成感性的情緒好惡,對某一方陣營鋪天蓋地的資訊推播愈來愈深信不疑。傳統優質中立的媒體日益式微,精準的演算法搭配譁衆取寵的自媒體,成了「劣幣逐良幣」的新時代悲劇。難怪,負面選舉大行其道,嚴肅的總統大選辯論淪爲互相謾罵瘋子與傻子的黑色鬧劇。

什麼原因造成了分配不均惡化,造成極端陣營同溫層擴大,造成民主選舉的根基流失?也許,陷入狂熱政治的兩極化對立只是表面的結果,而非深層的成因。如果要重拾對西方民主的信心,有識之士必須正本清源,徹底反省貧富差距惡化的根源、矯正演算法與自媒體的弊病,讓中間選民重新成爲社會多數主流的穩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