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中產階級為社會主流
日昨讀聯合報,看到在臺灣社會扮演中流砥柱角色的中產階級,已在逐漸減少與消失中,心中不禁感慨,難免有不吐不快的感覺,願意與讀者分享。
在筆者成長的一九五○與六○年代,臺灣知識界最熱中討論的話題就是如何追求公平分配的理想,許多仍然在學的高中生與大學生,都希望政府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能注意解決分配的問題。
然而,曾幾何時,年輕人已不再以追求社會公平爲己任。相反的,臺灣社會已被「錢潮」與「自我利益」所標榜的「小確幸」淹沒。而政府爲了發展高科技的需要,制定了獨對高科技產業享有免稅與其他獎勵政策的特殊優惠辦法。另外,又允許以擅長金錢運作與操弄的金控集團公司的成立,將臺灣社會推向金錢遊戲的深淵與不歸路,從此臺灣的財富就逐漸爲少數高科技從業人員與金控集團少數家族所擁有,造成「富者更富、窮者愈窮」的M型社會。結果物價、房價高漲,社會不公平現象乃日益明顯,弊端亦隨之層出不窮。
本來居於富者與窮者之間、臺灣社會穩定力量主流的中產階級,也在如此兩極化的壓力壓迫下,屬於中產階級的工薪階級,因而不再擁有優勢,明顯向窮者傾斜,臺灣社會的危機已然顯現!
如今在面對危機的時候,解決之道應該是在重振社會主義注重分配的原理與原則,首先應該廢止高科技產業獎勵辦法,恢復依法繳稅的賦稅公平精神。然後對玩弄金錢遊戲的金融控股集團公司予以嚴格管理,限制經營範圍與項目,並課以重稅,防止這些富者羣體可以爲所欲爲、包山包海式的大賺社會財富的現象,繼續不合理的存在。
在蔣經國總統執政時期,政府對社會貧富不均問題非常重視。但如今,依據主計總處四月底再次公佈的國人家庭財富分配調查報告,民國一一○年前百分之廿家庭的家庭財富,是後百分之廿家庭財富的六十六點九倍,與民國八十年的十六點八倍相比,貧富差距明顯惡化。行政院經濟發展委員會昨天延續討論低薪定義、低薪解方等議題。
大陸政府也已經注意到改革開放後社會財富分配貧富不均的問題,並提出「共同富裕」的政策,且逐漸在落實中。從這個角度來看,臺灣不該落後,也應適時提出社會財富分配公平的具體政策辦法,重現中產階級爲社會主流的地位與輝煌,纔是應有的作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