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23年夢魘、列名亞洲唯二口蹄疫非疫區 瞄準外銷百億商機 臺灣需要一個豬肉國家隊

臺灣於6月16日正式通過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審查,成爲亞洲唯二口蹄疫疫區。(圖/財訊雙週刊提供)

歷經23年的努力,6月16日臺灣獲得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審查通過成爲非疫區,國內相關豬隻畜牧業歡欣鼓舞,但接下來要面對的難題,仍有待時間技術去克服。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一家是口蹄疫的受災戶,這段回憶讓他在18日的行政院院會數度哽咽,「歹勢(泣)!當時2萬5千多戶的養豬戶⋯⋯(泣),對不起,現在剩7千多戶,有1萬8千多戶不見了,我們家就是那一戶,1千7百億元的損失,我們家就貢獻了4百到5百萬元,四百到五百萬元對一個農民來講,他可能就站不起來,農民沒有資產那隻能賣地⋯⋯。」

行政院長蘇貞昌說:「當時豬隻不能養,也賣不出去,但飼料錢還是要還,甚至得賣土地償還債務,直到陳主委從美國攻讀博士回來,與妻小縮衣節食,幫忙父親還債,這是歷經兩代23年的辛苦。」

非洲豬瘟 也被阻於境外

臺灣曾是全球第2大豬肉出口國,1997年口蹄疫爆發後痛失國際市場,撲殺385萬頭豬隻,終於在23年後,16日獲得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審查通過成爲非疫區,與日本並列爲亞洲唯二不施打疫苗的口蹄疫非疫區,由於落實嚴格邊境把關,也是亞洲唯二沒有非洲豬瘟的國家

豬肉可以外銷了!爲什麼特別值得期待?根據農委會統計,1996年,口蹄疫未爆發前豬隻在養頭數有1070萬頭,平均每兩個臺灣人就養一頭豬,到去年只有551萬頭,等同直接腰斬;原有2萬5357戶養豬戶,去年只剩6759戶,少了近4分之3;1996年毛豬產值達新臺幣886億元,佔當年農林漁牧總產值20%以上,是產值最高的單項農產品

單是在1996年外銷日本的豬肉價值就高達15億5120萬美元(換算當時幣值約6百億元臺幣)。生鮮豬肉有40%外銷日本,成爲最大宗的出口國,主因是長時間冷凍的豬肉會失水,影響口感,臺灣離日本近,可以用冷藏賣到日本,與當地溫體豬的價格不相上下,深受日本人喜愛。

3年前拔針 就嗅到商機

返回榮景的期待轉化成商機。一位業內人士表示,3年前即將拔針之際,市場就出現許多收購豬舍的人,有趣的是,不只原本養豬相關產業,連紡織業飯店業都跑來參一腳,在2018年中國爆發非洲豬瘟時,收購腳步更盛,就是預期「健康的」豬肉價格會持續上揚,影響甚至超過10年。臺北迪化街老店江記華隆也說,市場許多跡象顯示,豬肉價格定會上揚,屆時必會出現搶豬肉潮。

創立54年的臺北伴手禮老店唯豐肉鬆,看好商機,一年前開始找廠房,這也是唯豐的第一間廠房,最後落腳深坑,今年農曆年前簽約,6月18日試產完成,22日新廠啓動,準備迎接新機會

《財訊雙週刊6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