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論壇社》大陸爲何要遏制「娘炮」風(範湘濤)

陸媒:「娘炮形象」小鮮肉 等畸形審美觀須遏制。示意圖爲大陸選秀男團INTO1。(圖/ 摘自INTO1微博)

爲什麼「韓流」能在中國吹起成風,實在令筆者大惑不解。筆者記得,剛來美國在 USC 唸書時,在同一棟樓中,四戶中有兩戶是高麗棒子(韓國人),他們講話時好像嘴中唅了個鳥蛋,舌頭轉來轉去,發出的聲音就是「嘰哩咕嚕」,讓人感到很不舒服;加上棒子們對於中國人在歷史長河中很長一段時間中都是他們的「父母官」,面對華人時都有着有強烈的自卑感,不知道是不是由於自卑感的「物極必反」,轉而在華人面前產生莫名奇妙的自大,於是我對兩個棒子就抱着「敬鬼神而遠之」的態度,雖然同處一樓一年多時間,前後交談不到幾句;總的來說,我覺得韓國人很難親近,而如今中國卻到處都是「韓粉」,令人驚訝不已。

前些年,「韓流」把中國女人引誘到韓國去美容,那些中國女人臉上被劃了幾刀後,回來都帶着一張韓國臉;在中國的韓國臉越來越多,之後,讓韓國人有了一種幻覺,他們認爲中國人都是韓國人,於是他們宣稱,孔子和屈原都是韓國人⋯。鳴乎哀哉!

前些時候,又吹來了一股韓流,不再僅止於我們的女同胞,而是對我們的男同胞帶來巨大負面影響;我們有一些所謂的「男明星」,學不會詹姆士邦,也不去學湯庫魯茲,卻偏偏找韓國師父學娘娘腔,男人們染五顏六色的頭髮、塗眼膏、抹口紅、戴耳環、掛項鍊,除了喉結之外,根本看不出他們是個男人,大陸媒體把這種現象稱爲「娘炮形象」。

近年來,「娘炮形象」在影視界和娛樂圈愈演愈烈,成爲一種社會問題。一些油頭粉面,矯揉造作、忸怩作態、撒嬌賣萌的「小鮮肉」,經由影視製作機構和經紀公司商業包裝和市場運作,成爲許多青少年的偶像。「娘炮形象」發端於某些娛樂節目和影視作品;韓國明星中的「花美男」形象,成爲一些中國藝人效仿的對象,他們打着「做自己」的旗號,在節目、劇作、社交媒體上展示所謂的獨特個性和審美,並通過媒體宣傳和商業運作進一步包裝美化。部分影視劇的創作者在挑選演員時,不論什麼題材與劇情,也不顧角色匹配度、演技、藝德等,主演只選容貌豔麗的所謂「花美男」。

在「物以稀爲貴」的市場經濟中,這些不男不女的怪物大行其道,行情水漲船高,有些「明星」一個人的片酬竟然高達整個拍片成本的三分之一以上;難怪中國拍不出什麼好的影視作品;絕大多數中國觀衆對於那些擔當主角的「陰陽怪物」也都產生了極大的厭惡感,中央廣播總局此時此刻對「娘炮」發出整治信號,宣稱「娘炮形象等畸形審美必須遏制」,可謂正當其時!

走筆至此,有幾個觀點要和大家澄清一下:

一、反對「娘炮」並不是對 LGBTQ 人羣的輕視,因爲人的性傾向是與生俱來的,而這種傾向並不影響個人的價值,像是蘋果公司的庫克( Tim Cook ) CNN 公司的主播庫柏(Anderson Cooper ) ;我們是反對娘炮們利用LGBTQ 人羣生理上的某些特徵作爲他們賺錢的手段。

再說,時代不同,審美也不同,不是一成不變的,是隨着時代而變化的,就像環肥燕瘦一樣,茹毛飲血的時候,當然是雄性特徵越明顯越受歡迎,現代社會,體力勞動很輕,審美也趨向中性,這時時代的必然;長得精緻的男人當然不是「娘」,「娘」指的是那一臉濃妝和不合時宜的撒嬌賣萌、撅嘴咬脣的怪胎,請千萬不要偷換概念;「娘」確實是個人選擇,應該被尊重,但是,作爲公衆人物傳導這樣的價值觀就不對了。

二、「娘炮」風必須制止,是因爲它會造成:一是勇氣的喪失,就是尚武精神的磨滅;二是骨氣的喪失,就是獨立精神的缺失;三是豪氣的喪失,即擔當精神的缺失;在青少年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要引導他們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使社會文化審美實現健康發展。只有多管齊下,纔有可能從根本上扭轉這股畸形審美風氣。

三、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學習韓國人的一些潮流並不一定是壞事,譬如在首爾,很少人抽外國香菸,也很少人開外國汔車,因爲韓國人的民族意識很強;再譬如,前些年洛杉磯由Rodney King 事件引發的黑人爆動,韓國城許多人都武裝起來保護自己,充分顯示了他們的鬥爭勇氣;要學習某人的模樣,一定要學到某人的長處,而不是跟別人學一些玩物喪志的玩意兒來糟蹋自已。(作者爲中美論壇社總編輯)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