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問題還在談判 人民日報刊文「力挺擴大進口」

劉鶴進入白宮和川普見面。(圖/川普推特

記者蔡紹堅綜合報導

中美貿易談判仍在華盛頓進行中,中方日前釋出善意,宣佈暫停對美國高粱雙反調查。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顧學明近日受訪也表示,堅定不移對外開放,積極主動擴大進口,是綜合考慮世界局勢、經濟發展現狀的情況下,遵循經濟貿易發展規律而作出的主動選擇,「擴大進口正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舉措!」

根據《人民日報》報導,顧學明表示,中國經濟發展正處在從投資拉動向內需拉動的轉換過程中,隨着中等收入羣體不斷壯大,居民消費不斷升級,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消除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已成爲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擴大進口正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舉措。」

顧學明指出,國內消費者在對汽車化妝品時尚用品等中高端消費品需求日益增多的同時,對醫療健康、文化教育等高品質服務的需求也將出現爆發式增長,對疑難病症治療藥品等特殊用途商品的需求也會不斷增加,「2017年我國人均GDP已超過8800美元,預計到2020年將突破1萬美元,中等收入人羣將超過6億人,消費行爲將向中高端消費、改善型消費、個性化消費轉變。」

▼貿易協商還未有結果,但中方近日釋出很多善意。(圖/路透社

顧學明認爲,美、歐、日等一些發達經濟體在醫療、教育、能源、農產品、金融、高科技等產業方面具有比較優勢,這些產品和服務在國內有巨大的市場需求,「今年我國降低抗癌藥品和汽車進口關稅,增加相關產品進口,就是爲了適應國內居民醫療健康需求和消費升級的需要。這有利於改善民生、增進國民福祉,繁榮國內消費市場。」

顧學明進一步指出,擴大進口也是遵循經濟發展規律的必然選擇,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伴隨經濟發展,一個國家產業結構會趨於服務化。目前在多數發達國家,服務業佔GDP的比重已超過70%,「當前,我國服務業比重在不斷提升,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等新模式、新業態競相涌現,一些基於數字技術發展起來的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產品與服務快速增長。」

顧學明還說,作爲發展中國家,中國人口衆多,區域發展不平衡,科技創新水平和創新能力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企業生產率有待提高,市場環境有待進一步完善,「擴大進口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與優質服務的同時,能促進我國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升級。」

顧學明提出也提出了三個方向:

第一,擴大進口引入國外資源,能有效利用全球範圍內的高級生產要素,提高我國資源配置能力,從而助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其次,擴大進口能推動貿易、投資便利化手段和措施不斷完善,貨物通關效率更加高效,服務跨境傳遞更爲便捷,可有效改善我國營商環境,建立公平開放、競爭有序市場秩序,促使資金、人員、技術等要素在國際間更加自由流動,有助於推動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不斷完善政府治理體系。

第三,擴大進口提高國內企業創新能力和經營效率。發達國家的產品和服務進入我國市場後,技術進口的溢出效應將爲我國企業技術創新提供契機。此外,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機制也爲中國企業融入全球價值鏈體系、適應國際市場規則提供了參考。

▼劉鶴是習近平的財經智囊,此次擔任特使前往美國。(圖/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