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重開高層對話可期

報社

掃描QR code參與線上討論

2020年中美關係在「川普主義」操弄下,陷入雙方建交以來最嚴峻的挑戰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傅高義哈佛大學政治系教授艾利森,不約而同以一戰歷史殷鑑示警兩國若不能找到新的大國合作模式,雙方將步入災難性戰爭,導致全人類的失敗。

拜登的勝選使陸、美衝突的危機出現轉機北京對華府提出走向合作的呼籲。大陸駐美大使崔天凱提出,未來陸美關係合則兩利、鬥則俱傷,零和遊戲已經過時,在不同國家和文明間煽動疑慮和仇恨是極不負責任,沉迷大國對抗的人自陷困境。此可窺見,大陸對美外交「鬥而不破」仍是基調,避免陷入艾利森以歷史案例演繹所預警的「修昔底陷阱」。

然而,造成陸美關係前所未見的惡化,非美國總統川普一人所爲,此乃肇因美國社會從菁英到普羅大衆對大陸崛起之集體意識下的威脅認知。美國民意對陸認識的結構性偏見,將制約未來拜登政府的對陸戰略開展。拜登接受《紐約時報》專訪時表示,希望在美國國內達成兩黨的共識,作爲建立對大陸影響力的一種方式,因爲與北京打交道的關鍵在於是建立影響力。

惟「影響力」有別於外交施壓的關鍵,在於彼此間是否存在信任,而大陸崛起是否令他國感受到威脅,其重點亦在於此。崔天凱認爲,與大陸的「交往」政策,不是白宮國安顧問歐布萊恩形容之「過去的失敗」,面對後疫情時代,須反思陸、美重要的雙邊關係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電賀拜登當選美國總統的賀文中,重申陸方願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動陸美關係穩定發展,爲應對公衛氣候變遷全球化挑戰,陸、美應相互合作而非相互「脫鉤」。大陸外交刻正與大國競爭中,摸索合作模式,其間與美國應重建互信,雖然挑戰重重,但此爲摸索新形態合作的基礎,以避免彼此被國內政治的民粹綁架,走上沒有贏家的「共損」。

傅高義呼籲,美國應承認大陸對世界的貢獻,公平地對待大陸。北京在新冠防疫、「碳中和」及透過「一帶一路」在第三世界國家推動的基礎建設有助於人類解決共同挑戰,大陸的全球參與可與美、日及歐盟形成互補,而非美國國務院政策規畫辦公室發表的《中國挑戰要素》(The Elements of the China Challenge)報告所言之「取得世界的主導地位」,建立以大陸爲中心的「世界新秩序」。

因此,各國無須面臨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言下之「一邊是野蠻,一邊是自由」的抉擇。其實,日、韓面對陸、美即不選邊,相對於陸美關係陷入困境,大陸與日、韓間的關係持續改善,維繫緊密的經貿關係。大陸國務委員外交部長王毅指出,陸、日「是一衣帶水近鄰,也是長期合作伙伴,有必要及時進行戰略溝通」。王毅訪問日、韓即以具體的「面對面外交」破除川普政府所欲張起的「對中包圍網」,先期藉「周邊外交」收歛戰狼外交」,創造日、韓共同調停陸、美「新冷戰」的條件,以期穩住後川普時代的對美「大國外交」。

陸、美對立升高,甚至步上全面對抗不會增加臺灣的安全,對臺灣不具任何益處,不僅「臺灣問題」易成陸、美衝突的導火線,更因臺灣處於兩超級強權板塊斷層線上,若陸、美對撞,臺灣萬難承受地動山搖。蔡政府應樂見拜登上臺後,重拾對歐盟、日本及南韓等傳統盟邦的尊重,避免「同盟萎縮」將全球推入失序的「金德伯格陷阱」,並與大陸恢復「交往」,以漸進方式,給大陸更多的時間調整政策及改革體制。「川普主義」下的「甩鍋」大陸,無助美國國內問題的合理解決,徒使二戰結束後的「長和平」終結,世界再現狼煙四起。

陸、美對立激化壓縮臺灣對外「避險」操作的空間,使蔡政府外交上「扈從」美國成爲合理選項,但「一邊倒」造成兩岸關係每況愈下,RCEP等區域多邊自貿體制不得其門而入,臺灣國際空間更緊促。

拜登勝選爲陸美關係帶來轉機,中期而言,雙方重開高層對話應爲可期,亦是蔡總統對外戰略改弦更張的契機,如何緩解緊張情勢應超前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