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精神與民族復興 密不可分

7月18日,第四屆海峽兩岸中山論壇「中山精神與民族復興」研討會在中山市會議中心舉行。(夏升權攝)

7月18日,第四屆海峽兩岸中山論壇「中山精神與民族復興」研討會在廣東省中山市舉辦。圖爲與會人士在研討會上發言。(中新社)

7月18日,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彭慶恩宣讀《第四屆海峽兩岸中山論壇共同倡議》。(中新社)

香山毓靈秀,五桂迎友朋。7月18日,由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廣東臺灣研究中心、中山大學、孫中山基金會聯合主辦,中山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中山職業技術學院承辦,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新中華兒女學會協辦的第四屆海峽兩岸中山論壇「中山精神與民族復興」研討會在中山市會議中心舉辦,來自兩岸的專家學者、相關團體機構代表相聚一堂,緬懷孫中山先生,學習、繼承和發揚孫中山先生的愛國思想、革命意志和進取精神,並形成了本屆論壇的標誌性成果──《第四屆海峽兩岸中山論壇共同倡議》。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孫亞夫,新黨榮譽主席鬱慕明,中山大學黨委書記、中山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理事長陳春聲,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彭慶恩,廣東省委臺辦主任黃耿城,中山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賴澤華,孫中山基金會副理事長羅國華等出席活動。

在研討會開幕式上,中山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林銳熙致歡迎詞,他表示,海峽兩岸中山論壇是大陸對臺交流的重要平臺。海峽兩岸中山論壇的舉辦,對於緬懷孫中山先生,學習、繼承和發揚孫中山先生的愛國思想、革命意志和進取精神,最大限度地把全民族的力量凝聚起來,共同推進統一大業,致力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

在隨後的論壇中,中山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周興樑、上海公共關係研究院院長陳士良、廣東省社科院歷史與孫中山研究所原所長王傑、香港樹仁大學歷史系全職教授莫世祥、上海大學特聘教授廖大偉、華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博士後研究員張立齊進行了大會發言,孫亞夫、鬱慕明以及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原所長張海鵬,臺灣時政評論員、親民黨黨務顧問黎建南,中山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李吉奎,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李鵬等發表演講。

孫中山 國家統一的支持者

專家們先後圍繞着「從中山精神看新時代國家統一的歷史大勢」「孫中山先生的民族復興思想與兩岸關係」等相關主題展開研討。專家們表示,孫中山之所以能令同時代人難以望其項背,其功業表現於多層次和多維度,犖犖之大端者,在於他直面列強的瓜分豆剖和民族危亡,勇於擔當,矢志振興中華,一以貫之地對近代中國作出三個適應「世情」與「國情」的審視:以世界潮流爲中國導向,以平民的根本利益爲共和國定性,以「中國式」路向爲未來定位,從而將民衆引向民主覺醒,將華夏帶入近代世界文明。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其提出的民族、民權、民生思想,曾鼓勵過中國很多仁人志士爲中華民族重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而不懈努力。孫中山先生的《實業計劃》在中國思想史上有着極爲重要的價值。孫中山先生還是國家統一的堅決宣導者支持者。確保國家完整不被分裂,維護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是全體中華兒女共同意志,是不可擋的歷史潮流。

孫中山精神 搭建兩岸平臺

在下午的閉幕式上,中山市政協主席唐穎致詞時表示,新冠肺炎疫情還沒有完全結束,各位專家學者能夠克服重重困難,相聚在孫中山先生的家鄉,舉辦「中山精神與民族復興」研討會,一方面凝聚了兩岸人民對中山精神和孫中山先生故鄉的深厚歷史情感,另一方面也凝聚了各位專家學者對民族復興願景的殷切期盼。弘揚孫中山的愛國精神,搭建起兩岸文化交流的平臺,爲促進祖國和平統一事業做出新的更大貢獻,成爲海峽兩岸的共同價值所在。

本次研討會,與會人士圍繞「弘揚中山精神 共謀民族復興」這一鮮明主題,結合「臺商一起來 融入大灣區」主題活動,就孫中山與祖國統一、《建國方略》與經濟民生、中山精神的當代意義等諸多重大現實課題,進行廣泛深入的研討、交流、對話、協商,達成多項共識,形成了本屆論壇的標誌性成果──《第四屆海峽兩岸中山論壇共同倡議》。閉幕式上,彭慶恩受大會委託宣讀了倡議書,呼籲兩岸同胞合作共建大美粵港澳大灣區,堅決反對「臺獨」和外來干涉,共同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攜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