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催眠臺獨與心理臺獨

社論

立法院長游錫堃拋出「若臺海發生戰事,美國有可能承認臺灣,乃至於促成臺灣加入聯合國。」言下之意,兩岸開戰還是一件好事?這可以說是民進黨「催眠獨派」的最新障眼法。

30年前的《臺獨黨綱》,提出「以公投建立臺灣共和國」主張,成爲民進黨的神主牌。那是威權時代的尾聲,民進黨候選人羣衆集會總是帶領民衆高喊臺獨,臺上臺下聲嘶力竭、血脈賁張,成爲選舉必然出現的場景。

蔡英文不受獨派綁架

但民進黨離執政越近,距離臺獨就越遠。1999年大選前夕,民進黨通過《臺灣前途決議文》,有條件承認中華民國體制,但兩岸互不隸屬;2000年陳水扁當選後,在美國的壓力下宣示「四不一沒有」,形同以總統身分宣告不宣佈臺獨。

所謂「四不一沒有」,也就是維持「臺灣屬於中國」的現狀,獨派對於民進黨已經執政卻不能落實黨綱,反彈聲浪越來越大。2005年陳水扁忍無可忍,公開表示:「不能騙自己,也不能騙別人。在我的任期之內,要把國號改爲臺灣共和國,我做不到。李登輝前總統在他的12年總統任期內,他也沒有做到;縱使今天總統給他做,他也做不到。」

「做不到就是做不到」,這是陳水扁對獨派的攤牌,就算我是騙票選上的,嘸你麥安怎,不然你們要投國民黨嗎?之後陳水扁因爲個人的司法案件,民調大幅滑落,重新擁抱基本教義派來綁架民進黨,那是後話。

2008年馬英九以「九二共識」政見上臺,並在2012年成功連任,民進黨一度陷入自我懷疑,浮現檢討《臺獨黨綱》的聲音,甚至有「因爲民進黨追求臺獨扮黑臉,馬英九才能走中間路線」的精神勝利說法。

然而,馬英九第二任期執政失敗,不僅個人聲望從高峰跌到谷底,九二共識也失去兩岸關係定心丸的功能。原因很多,癥結點可能在民進黨不服氣,認爲陳水扁不能實現臺獨,是因爲民進黨未取得立法院多數席次,一定要讓民進黨完全執政,臺獨才能實現。

2016年蔡英文當選,立法院也取得多數席次,終於完全執政,獨派聲勢浩大,但蔡英文堅守「維持現狀」承諾,與獨派合作,但不被獨派綁架。2018年東奧正名公投可以說是獨派一次「尾巴搖狗」,但蔡英文冷處理,終未能成事。

2018年地方選舉大敗,民進黨認清,或者說終於可以證明,獨派是民進黨的負資產。網路上開始以「吉娃娃」形容獨派,意思是「力量小聲音大」,民進黨的側翼將槍口轉向壓制獨派。

賴清德是獨派「金孫」,他參加2020大選黨內初選挑戰蔡英文,是獨派對蔡英文的反撲。蔡賴競爭火熱,綠營人士稱「賴清德的臺獨立場會嚇跑中間選民」,臺獨變成攻擊的標籤,這在過去的民進黨是難以想像的。

兩岸莫陷入仇恨循環

扁、蔡兩任總統都不得不處理與獨派的關係,只是陳水扁失敗,而蔡英文成功。2020初選賴清德全面潰敗,乃至於公開喊話「請總統要求網軍停止攻擊我」,這是蔡英文對於獨派一次成功的震懾。

獨派畢竟是民進黨的傳統支持者,爲了不讓獨派太過灰心,游錫堃扮演起「臺獨催眠師」的角色,拋出「被動臺獨」的論述。被動臺獨的大意是,「中共一武,臺灣就獨」,以嚇阻中共不對臺灣動武;只要中共不實施武統,民進黨就可以吹起臺獨氣球,今天請美國高官來臺,明天在立陶宛設臺灣代表處……,製造一種「每天往臺獨前進一公分」的表象。

游錫堃的論述是對獨派一種心理上的支撐,但這個路徑不切實際。下棋最忌只算自己,不算對手,北京若要武力犯臺,不會給臺灣「獨立」的時間,即使宣佈獨立,會有幾個國家承認?拜登連塔利班都妥協了,真會爲了臺灣去和世界第二強權正面碰撞嗎?

臺獨有很多種層次,「臺灣共和國」式的法理臺獨,民進黨跟獨派都知道危險,不會輕易嘗試;另一種是去中國化的心理臺獨,與自我安慰的催眠臺獨,唯一的功能就是轉移執政缺失,既無助於臺灣的國際空間,又有害於兩岸正常交流,卻對「拒絕統一」起不了作用,還造成兩岸民間相互的惡感。

我們反對民進黨的兩岸路線,不是因爲它真的會臺獨,而是不忍見兩岸人民陷入仇恨循環。仇視臺灣的大陸民間社會如何能夠有助於臺灣人民的福祉?這是游錫堃跟獨派的朋友應該要爲下一代好好着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