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電價物價飛漲 蔡政府只顧選舉

中國時報社論

核二廠2號機14日除役,經濟部長王美花保證不缺電,而本月經濟部電價審議委員會將開會討論電價調漲與否,顯然這次電價是漲定了,而且漲幅不小。去年房價上漲幅度創新高,今年1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已破3%,民衆生活負擔已加重,與此同時,更悲慘的是去年實質薪資再次縮水,民衆購買力減少的同時又要面對上揚的物價、房價、電價,還有蛋價。

萬物齊漲薪資卻凍漲

在這次電價審議會議前,經濟部已召開過工作會議,對外透露出的資料很明顯看出調漲機會極大,原因在過去錯誤的凍漲政策已無以爲繼。蔡政府爲了選票與政治考量,過去4年間讓電價凍漲8次,到去年6月才終於讓電價上漲1次,但接着又再次凍漲,這次的調漲,一定程度上代表凍漲政策的終了。

在凍漲政策下,臺電去年虧損高達2675億元,今年則預估要再虧損2785億元,短短兩年就虧掉5460億元;而且根據1月的數字,虧損幅度較去年同期再增加,如果不漲價,今年虧損可能要擴大到3000億元以上。面對明年的總統大選,如果蔡政府仍調漲電價,就可見財務惡化之嚴重;萬一蔡政府仍爲選舉而凍漲,則其後遺症與未來要支付的代價將更嚴重。

今年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到3.04%,2月雖然略降到2.43%,但仍比2%的目標值高。而電價向來爲「物價之母」,電價漲則萬物跟漲,未來物價可能有再次上漲的壓力。這次漲電價,除了幅度高外,也有更多用戶要漲價。去年是千度以上民生用戶才調漲,這次則可能500度以上用戶就要漲3%到5%、千度以上漲10%,各類小商家也都會調漲。民衆等於面臨雙重物價壓力。

在面對物價、電價都上漲的同時,我們也看到上班族、勞工去年的購買力已縮減。去年全年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雖然成長了2.8%,似乎小有成就,但全部被去年2.95%的通膨「吃掉」,去年全年實質經常性薪資減少了0.15%。換句話說,今年開始時,以一般人最常用來衡量收入的月薪來看,勞工的購買力已減少,未來又要面對物價上漲,除非加薪幅度跑得過通膨,否則購買力又要再打折。遺憾的是,以今年經濟表現走弱來看,加薪比去年還難。簡單的說,民衆今年會過得更辛苦了。

購屋痛苦指數創新高

更有甚者,年輕人、無殼族最關心又影響生活最巨的房價,卻是一飛沖天。雖然近期有業者稱房市熱潮已有退燒,但實際上房價早已創新高。根據內政部去年底發佈的數據,國內住宅價格指數已連漲17季,不僅全臺的房價所得比漲到9.8倍,房貸負擔率也到40%,雙雙寫下新高,臺北市更高達16.2倍之多。一言以蔽之,民衆購屋、擁房的痛苦指數上升到新高點。

會有此結果,雖然有部分來自外在因素,但更多則是來自蔡政府的錯誤政策。以電價問題而言,短期與表面原因是近年全球煤、天然氣等燃料價格大漲,但深入檢討則是一連串錯誤政策導致並加重惡果:保衛「非核神主牌」而枉顧專業的全面廢核,讓臺灣廢除穩定又便宜的核電,爲此增加火電,又碰上煤、氣價格大漲,加上增加了高價又不穩定的綠電,電價當然上漲壓力大;又爲了選票與政治考量大搞電價凍漲,臺電則要吞下5000多億元的虧損。

再如住宅政策,從蔡英文第一任選前就開出的社會住宅、公宅政策支票,如今進度遠遠落後;所謂的打房政策亦來得晚又效果有限,終讓房價再次站上高峰,年輕人、無殼族成爲最大的受害者。稅制與產業政策則是過分傾向資本家與科技產業,產業不平衡發展的同時,所得差距也擴大,連續兩年出現實質薪資衰退,代表臺灣仍未能逃脫20多年的低薪困境。

在國內問題叢生、庶民生活更辛苦時,蔡政府不思從根本解決,做的卻是繼續花錢找國外政要來臺打卡,讓兩岸關係更形惡化,然後再延長年輕人的兵役役期,讓臺灣陷入戰爭風險。這般只顧政黨利益的政府、如此只顧選舉的政黨,民衆還要繼續讓她執政,繼續勒緊褲帶過苦日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