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花錢打造刺蝟島是愚蠢的事

社論

民進黨黨團公佈民調數據,有6成5的民衆表示,如果中國攻打臺灣,願意挺身保臺,另外也有民調顯示,若兩岸爆發衝突,18、19歲族羣中有96%願意上戰場,但他們之中卻高達87%反對恢復徵兵制。這當然是很弔詭,因爲感覺戰爭離我們尚遠,所以當問到中共侵臺時,受訪者是很有底氣地說願意保衛國家,但是服兵役或延長服役時間是馬上就會實現的,自然就有所保留了,其實也是滿符合人性的。

提高國防預算的危險

八二三炮戰前夕,戰雲密佈,金防部司令官胡璉將軍曾私下詢問美方的態度,反應是「戰爭一起,必須中國人先流血」,胡璉將軍說:「要別人爲我們流血,那起碼是我們的血流完以後的事」,當時是跟美國有邦交、駐軍、條約的時代,美國很明確地告知,美國軍隊不會爲臺灣流血。中美斷交這40多年來,保護臺灣的責任一直在我們自己的身上,從未假手他人。

國防部明年度預算共編列3726億元,爲歷年來最高,國防預算年年增高,令人既喜又憂,喜的是欣見政府重視國防,願意爲國防建設投資,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帶動經濟成長。憂的是臺海危機迫在眉睫,不得不提高國防預算以爲因應,由目前臺海情勢看來,應該屬於後者。

自從民進黨政府全面執政以來,積極地執行「親美抗中」策略,自然引起了中共的惱怒,中共爲平息內部壓力,以增加對臺軍事壓力爲手段,自此機艦常常騷擾我防空識別區,造成我海空軍莫大壓力,也因爲常常要攔截、監控,機艦的耗損、油料自然增加,增加預算也是不得不然。

面對中共的武力威脅,尤其是「東風」系列的導彈,對國人產生莫大的心理恐懼,所以「先制攻擊」及「源頭打擊」成爲顯學,國防部在政府的期盼下,也加大投資研發反制飛彈與採購各類型防空飛彈以因應。其實,依臺灣防空飛彈的密度,早已在全世界名列前茅,但是蔡總統還是不放心,還要持續加購飛彈以提升攔截率,臺灣早已成爲名副其實的「刺蝟島」。

飛彈成套成套地買來,價格就不討論了,飛彈買來要儲存、要建新陣地、要敦親睦鄰,這又是額外的投資項目,最重要的是由誰來操作?空軍的防空部隊訓練辛苦、戰備壓力大,衆所皆知,在這個「募兵」的時代,絕對不是年輕人的首選,連軍官都不願到防空部隊服務,還談什麼榮耀迷彩?飛彈越買越多,單位就要一直擴編,依照目前飛彈部隊的編現比,有這麼多人員可以維持部隊的正常運作?或是可以負荷當前的戰備壓力,實在令人懷疑。

貿然改革兵制的苦果

當然,面對中共強大的威脅,國軍除了能夠保持臺海的安全外,蔡總統也曾說:「我們願意承擔確保區域穩定的責任」,另外,爲了保持我們目前的生活方式與自由民主,所以維持一支量適、質高、戰力強的軍隊作爲後盾是絕對有必要的,但是現在的兵役制度被政治人物搞得千瘡百孔,南韓、以色列至今仍不敢廢除徵兵制,我們的戰略環境比他們安全嗎?我們的訓練、裝備有比他們好嗎?役期大幅縮短後,發現後備部隊不堪使用,又花費百億的預算爲其添購裝備、重新訓練,這不就是幾年前貿然將義務役改成4個月軍事訓練役所造成的苦果嗎!

衆所皆知,要維持和平穩定的兩岸關係,是「滴水穿石」的工作,短時間看不到成果,放煙火式的賣賣農產品或是赴陸訪問,效益也會持續遞減,而現在的氛圍下,談和平更被打成「賣臺」。民進黨政府的策略就是惹惱、挑釁中共,仗着有美國老大哥在背後支持,讓中共跳腳又無計可施,確實符合年輕選民的胃口,再花大錢打造刺蝟島,卻不考慮有沒有足夠的兵源使用這些武器,也不努力在大國間保持彈性,只會強調是「史上最好的臺美關係」而沾沾自喜。

政治人物爲了政治利益破壞兩岸關係,捨棄共同發展與互賴的契機,造成兩岸人民的疏離與仇恨,實在不夠聰明。國家安全必須靠自己,今天美國和中國打貿易戰,要制衡中國崛起因而大打臺灣牌,如果哪天中美又有共同利益而重修舊好,我們將如何自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