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兩岸對美日峰會應有的態度

中時社論

相隔52年,美日領導人峰會的《聯合聲明》再提臺灣美國總統拜登與日本首相菅義偉共同強調「臺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鼓勵和平解決兩岸問題」,東亞戰略情勢將更復雜。

中美之間越來越接近「修昔底陷阱」的劇情,新興強權實力一旦接近現有霸主雙方必然產生角力,決定相互的權力位階。中美對抗是現在進行式,但雙方顯然都在努力,避免把「角力」提升到戰爭的程度。

和平是東亞共同利益

「多邊」、「結盟」是拜登與川普最大的不同。對中國大陸來說,拜登是個更棘手,但也是更好的對手,因爲拜登做的每一個行爲,都是爲了極大化美國的國家利益,這代表他是「可預測」的,不會做出沒有意義的碰撞。

以臺灣議題爲例,雖然拜登運用多邊體系強化了對臺灣的安全保證,但也嚴守美國的「一中政策」,注意到官方與非官方的界線,這表示拜登尊重中國的核心利益,要與中國激烈競爭,而不是全面衝突

東昇西降、美中對抗,不是一個問題,而是一個狀態。民進黨認爲美中對抗對臺有利,忽略了中國從美國的「夥伴晉升成「對手」的根本原因,正是中國逐漸逼近美國,而不是變弱了,這對民進黨與獨派來說,並不是好消息

當然,美國會嘗試壓制大陸,就像美國曾經嘗試壓制英國、壓制蘇聯、壓制日本,最後雙方關係會回到一個平衡點,承認彼此的強權地位

評論者說,「中美必將一戰,最可能的戰場就是臺灣」,言外之意是大陸必將武統臺灣。如果北京動武,應該是要不動聲色,鬆懈臺美心防,一舉造成既定事實;怎麼會是疾言厲色,深怕臺灣越過臺獨紅線

可見,不但臺灣要和平,中國大陸也要和平。「和平」符合東亞所有成員的利益,而破壞和平的主張將是「麻煩製造者」,這是民進黨跟獨派人士要銘記在心的。

民進黨察覺到,只要不越過臺獨紅線,就能暫時確保和平,於是「仇中擺中間,臺獨放兩邊」,完全站到美國這一邊。那麼,國民黨呢?國民黨主席江啓臣不反中,知道等距關係符合臺灣最大利益,不能全放在美國一個籃子裡。中共把臺灣視爲核心利益,失去臺灣就等於是失去執政的正當性,而美國充其量把臺灣當作「夥伴」,兩者之差別,不可以道里計。

仇中擺中間 臺獨放兩邊

今天台灣對美國有價值,臺美友好;明天台灣變成一個麻煩,也很可能會被未來的美國總統講出川普拋棄庫德族名言:「讓他們打自己要打的仗,讓他們自己打。」但江啓臣依然不願在兩岸論述上表態,似乎已經假定臺灣內部就是「親美反中」,表態等同政治自殺,保送民進黨的勝選

政治人物不要低估人民智慧臺灣人民當然知道美國的軍事保證不可靠,當然知道東昇西降,也當然感受得到大陸不想打臺灣。

今天台灣的仇中氛圍大部分是來自於「奇檬子」的不滿。臺灣人長期感受到大陸的文攻武嚇,在國際社會遭受打壓,自然形成對北京當局的不信任與敵意,這個情緒上的結,需要負責任的兩岸政治人物各自來解開。

臺灣看到北京文攻武嚇的同時,也應該看到北京是不希望臺灣越過紅線而引發戰端;看到「和平統一」中的「統一」,也應該看到「和平」,「和平」表示需經過臺灣人民的同意,符合民主自由的原則。深一步思考可以發現,表面的敵意背後其實是避免戰爭的意涵

北京也應該認知,中共是在中華民國政府領導下參與對日抗戰,抗戰勝利後臺灣歸還中華民國,並選出國大代表參加1946年制憲國民大會,而中共曾參加當年1月的制憲政治協商會議,卻在1949年背叛中華民國。即使中共因內戰勝利而取得代表「中國」的國際地位,卻未取得在臺灣的中華民國代表權;否定中華民國的存在,就斬斷了臺灣與「中國」的連結。

因此,與其強調「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不如更中性地敘述「中國也是臺灣的」,兩岸都是中國的股東,共同擁有中國。統一不是迴歸,雙方平等,沒有誰統誰的問題。在開放的態度下處理好對臺關係,對大陸2035年達到中等富裕國家的目標有利,對兩岸心靈契合走向融一有利,對東亞國家也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