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民間特偵組 讓執政者忌憚

中時社論

今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給俄羅斯與菲律賓兩位獨立媒體人,他們的共同點是「全力監督政府,無懼公權力的威脅」,主辦單位表彰得獎者「致力於捍衛言論自由,守護這個民主與持久和平的先決條件」。

民進黨急廢特偵組

反躬自省,今天台灣還有多少媒體勇於監督政府、捍衛言論自由,贏得閱聽衆信賴?相信不太多。在NCC的箝制、政府資源的豢養下,多數媒體唯唯諾諾,聽政府命令行事。民主制度對執政者的制衡,一是媒體,一是司法,這兩者在今天的臺灣都已萎縮。法官獨立審判,不宜輕易論斷,檢察權是法治的另一半,現今的檢察官們能夠獨立、公正辦案嗎?

從小案看,柯建銘的兒子收大麻包裹、政府發言人丁怡銘誣指商家使用萊牛、丁允恭酒駕肇事,都獲得「不起訴處分」,看來只要與民進黨權力沾到邊,就能獲得檢察官的特殊對待。在大案上,民進黨去年推掉3千萬劑BNT疫苗有無瀆職;衛福部緊急授權未經三期試驗的高端疫苗是否圖利;以每度3.6元的價差鼓勵風電國產化,結果廠商進口半成品來「僞國產」賺差價;凡此種種,檢察官應擔任「法律守門人」,卻無作爲。

檢察官隸屬行政權,受政治力左右有結構上的因素,美國爲了解決這個利益衝突,設計「特別檢察官」制度,由司法部長任免;過去特偵組在設計上直屬檢察總長指揮,就是仿效美國。但不同的是,檢察總長有任期保障,任命需國會同意,獨立性較美國的司法部長更高。

有人或許擔心,若是完全執政,就算恢復特偵組,也一定會提名一位親執政黨的檢察總長,那麼特偵組也不過就是「檢察官的NCC」,能夠解決問題嗎?

以美國尼克森總統任內著名的「星期六大屠殺」爲例,水門案時,尼克森總統要求司法部長開除調查自己的特別檢察官,司法部長不從被開除;副司法部長又不從,也被開除;第三位代理司法部長最後答應了;但尼克森如此粗暴的作爲引起衆怒,幾乎喪失所有人對他的支持,最後因彈劾的壓力請辭下臺。

要施壓一位基層的檢察官不難,但要施壓一位受任期保障的檢察總長,就算成功,也必須付出政治代價;要派任基層的親綠檢察長不難,但若連檢察總長也不顧觀感,派任如總統表姐夫(現任最高行政法院院長)之流,執政者難保不會步入尼克森的下場。

民進黨一上臺就廢除特偵組,證明特偵組在防範高官貪瀆上有作用。如今的民進黨大權在握,不會主動恢復特偵組,自綁手腳,這是在野黨應挺身而出,以此爲政見的時刻。在政黨輪替之前,必須以「民間特偵組」來補足體制之不足,而最能扮演「民間特偵組」角色的,舍媒體人其誰?時隔87年,諾貝爾和平獎再次頒給媒體人,是要表彰,也是提醒媒體「第四權」、「無冕王」的榮耀與責任。

讓吹哨者受到尊敬

媒體沒有檢察官的調查權,但古今中外,有太多的弊案是在媒體人的努力下抽絲剝繭,真相大白。見義勇爲的吹哨者、不畏強權的媒體人,是正義的兩根柱子。臺灣永遠不欠缺正義的基石,例如在外交部內,就有看不下去的人告知駐大阪辦事處前處長蘇啓誠的遺孀「謝長廷說蘇啓誠有憂鬱症」;駐印尼代表處也發電報,示警「國營事業似已被若干中間人操控」,輾轉由在野黨公開。民進黨試圖以訴訟製造寒蟬效應,但謝長廷提告歐鴻煉、羅智強都踢到了鐵板;目前來說,法院的獨立性還是存在,多數法官認同,政府對於言論自由有「最大的容忍義務」。

即便民進黨以濫訴來騷擾吹哨者,人民反而會覺得那是勳章;不要說歐鴻煉勝訴,就算他被判決敗訴,在臺灣人民心中,還是敬佩他的爲人與風骨。

要讓執政者有所忌憚,需要「民間特偵組」的存在,而民間特偵組要能發揮作用,除了媒體人自身的專業、公信力,閱聽衆的支持也不可或缺。

制衡執政者不需要烈士,也不必是英雄。讓吹哨者受社會尊敬,讓監督政府的媒體獲得支持,就可以產生良性循環。今年諾貝爾和平獎雖然只有兩位得主,但其實這獎是頒給所有堅持初衷的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