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民進黨上架統戰 人民下架民進黨

中國時報社論

海峽論壇閉幕後,大陸官方發出通告,部分恢復臺灣釋迦進口。雖然目前符合條件的業者還不多,但至少爲未來臺灣農漁產品恢復輸陸解套,開創了全新模式。遺憾的是,民進黨政府剛罵完海峽論壇是「統戰活動」,又來罵恢復釋迦輸陸是「統戰分化」。除了推給統戰,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已經徹底失智和失能。

對兩岸交流 傲慢雙標

兩岸分治70多年,「統戰」兩個字國民黨講完,民進黨接着講,威權時代講完,民選時代繼續講。的確,在某種特定情境之下,當臺灣人認爲大陸對臺作爲影響到維持自由現狀和生活方式的信心時,訴諸「反統戰」仍可以攪動輿論一池春水,甚至左右選舉。1996年臺海危機,2000年朱鎔基記者會,以及2019年香港反送中,都是範例。

但從另一個維度看,臺灣社會對大陸的統戰早就習以爲常,如果動輒上綱上線,把事關經濟、民生、人文的兩岸務實交流,都訴諸反統戰的政治口號,自然會遭到大多數臺灣民衆的冷眼相對。陸委會在海峽論壇、釋迦輸陸解禁問題上大談特談「統戰」,顯然屬於此類。

先看民進黨對海峽論壇的態度,充滿傲慢和雙標。馬政府時期,民進黨縣市長赴大陸拜會臺辦、黨政官員如過江之鯽,綠營派系甚至和大陸涉臺單位共同舉辦研討會,哪一個不算是統戰活動?即便是蔡政府上臺後、兩岸因疫情衝突最激烈的2020年,蔡政府釋出「兩岸有意義對話」後,傳出王金平原訂赴海峽論壇前曾拜會蔡總統,只是因爲後來的意外風波而告吹,但不也說明,民進黨政府也想過藉海峽論壇向大陸傳話嗎?

再看民進黨對兩岸農漁產品進出口的態度,同樣是政治掛帥,罔顧民生疾苦。早在2005年國共論壇,大陸對臺讓利、開放臺灣水果進口時,民進黨就高喊「統戰分化」。2008年後,民進黨蹭着九二共識的和平紅利,打着「往對岸賣水果」、「行銷觀光」旗號赴對岸交流,即便蔡政府上臺後也在積極爭取陸客。今天的賴清德主席、鄭文燦副院長,能否誠實面對當年「親中愛臺」的賴清德市長、「和中愛臺」的鄭文燦市長?

高喊國民黨被統戰的民進黨,其實自己纔是中共最大統戰對象。反觀國民黨纔是將水果檢疫問題去政治化、迴歸民生福祉、避免政治干擾兩岸經貿的一方。去年8月,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頂住中共圍臺軍演後的壓力,克服疫情隔離困難,毅然登陸向對岸官員傳遞臺灣農民訴求。大陸對臺高層換屆後,今年2月夏立言再訪陸,直赴北京呼籲王滬寧、宋濤儘早處理農產檢疫問題,再加上兩岸交流恢復後,多個地方縣市、業界團體登陸溝通,才促成現在的突破。

抗中最前線 只會引戰

國民黨中央、藍營縣市和民間團體奮力自救,說明兩岸在沒有政治基礎、官方協商中斷的情形下,雙方仍然有機會、有管道解決事務性問題。一旦形成有效機制、建立互信,相信釋迦解禁後,鳳梨、蓮霧、石斑魚解禁不會遠,恢復大陸團客來臺觀光、大陸學位生來臺就讀也不會遠。然而,這一切都非民進黨樂見,因爲維持兩岸的適度緊張,顯然對民進黨選情有利,於是「統戰」的巨大看板必定被綠營高高豎立,2024選前民進黨政府任何有關兩岸恢復交流的政策也必然變異爲「好話說盡、壞事做絕」。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問北京見到習近平,美中雙方隨即就恢復航班、學術等交流達成共識。同時,大陸新任總理李強也在法、德獲得高規格禮遇,並與歐洲企業家對話,放低姿態爭取外資。即便是近年對大陸愈發警惕的歐美輿論,也幾乎沒有出現質疑美中恢復民間交流、反對北京拉攏歐洲企業的聲音,反倒是屢屢自比「抗中最前線」的民進黨,猛然發現早已被西方大國甩到了一邊。

以「去風險」取代「脫鉤」已成爲國際社會共識,臺灣面對大陸自然要守住和平底線,但愈是規避兩岸戰爭風險,就愈要加強經貿合作、文化交流。民進黨把「統戰」上架爲2024兩岸論述的核心,本質是切斷兩岸聯結、把臺灣推向戰爭的危險路線,看來也唯有人民下架民進黨,才能改變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