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食安連環爆 衛福部要安民心

中國時報社論

寶林茶室米酵菌酸食物中毒風暴持續擴大。不但中毒案例上升31人,且可能涉及的食品也從原本的粿仔條增加爲咖哩仁當椰香飯也有可能,而中毒民衆曾經用餐的地點也新增寶林咖啡館臺北饒河店,不只是原本的臺北信義區A13寶林茶室。

勿搞認知戰栽贓對岸

根據衛福部統計,至3月31日止,「寶林案」個案達31人,其中已有2人死亡,加上重症6人全都驗出米酵菌酸,且全都有在寶林茶室食用粿仔條,因此衛福部一度認爲寶林茶室和粿仔條正是米酵菌酸的必要條件。不料,一位37歲女性並沒有吃粿仔條,而是在寶林咖啡館臺北饒河店食用咖哩仁當椰香飯後,也出現了輕症。

最離奇的是,雖然衛福部次長王必勝表示,「不能排除粿條感染的可能性」,但衛福部查驗了寶林茶室與供應商的關鍵食材粿條以及香蘭葉菜、在來米粉等的米酵菌酸,卻全部都呈現陰性,讓整起中毒事件如一個謎團。如果無法鎖定特定食材和地點,難免令廣大民衆更加恐慌。

儘管衛福部和雙北市衛生局至今還不能確定究竟米酵菌酸從何而來,但綠營政治人物、部分食安專家及親綠媒體人已直接或間接將米酵菌酸來源指向對岸。如流行疾病學專家何美鄉日前在臉書上表示,這個毒素「可能來自中國地區的特定食材」;臺灣基進臺北黨部主任委員吳欣岱更直接表示,臺灣人面對「來自中國的不良食品」,須保持高度警惕。

甚至有親綠媒體人意有所指地說,在520政權即將交替之際,臺灣連續出現西布特羅瘦肉精、蘇丹紅、米酵菌酸等食安問題,非常不尋常,懷疑有特定勢力想要藉此引發恐慌,目的是破壞臺灣社會的平靜與民衆的安全感云云。他們口中的特定勢力所指爲何,不問可知,當然又是把問題推向「阿共仔的陰謀」。

除了刻意栽贓對岸是源頭之外,寶林案又再一次凸顯了中央與地方在食安管理上出現聯繫斷層的問題,由於王必勝多次改變北市通報的時間,甚至附和民進黨立委吳思瑤錯誤的說法,讓臺北市長蔣萬安揹了黑鍋,幸好這回衛福部長薛瑞元總算「秉公處理」,公開表示地方在第一時間通報了中央,也就是說,雙北都沒有延誤的問題。

事實上,粿條是以米食爲主的亞洲通用食材,除了大陸,東南亞各國也都曾出現米酵菌酸中毒案。根據大陸食源性疾病疫情監測系統的統計資料,2010年至2020年共通報19件米酵菌酸中毒事件,共導致146例疾病、139例住院、43例死亡。而印尼早在1895年就有因米酵菌酸中毒死亡的案例,直到1977年因此中毒死亡的人數已高達近1萬人。

中央地方須充分合作

臺灣對於外來食材及病原體的生態確實必須進行嚴格管理,但這次寶林案的米酵菌酸病毒究竟來自何方都還不確定,綠營就急着定調與對岸有關,這種膝蓋式的反應除了是反中意識的認知作戰之外,對釐清案情、杜絕後患、消除民衆恐慌毫無幫助。而近日連續爆發各種食安問題,綠營更該省思,是否是蔡賴政權交替,看守內閣有待退心態而新政府又尚未組成,在青黃不接的過渡期,因管理鬆散纔會出現一籮筐的問題。

事實上,這次事件暴露的問題是,明明臺灣周圍已有這麼多米酵菌酸的中毒案例,但食安單位竟未將米酵菌酸病毒列入檢驗項目,甚至衛福部連檢驗的標準品都沒有,幸好彰化基督教醫院緊急提供了獨家標準品,才得以讓檢驗結果提前出爐並及早進行處置。食藥署署長吳秀梅說,拿到標準品時「真的快哭了」,王必勝則稱讚彰基總院長陳穆寬「很有遠見」,兩相對照之下,當然不免令外界認爲身爲中央主管機關的衛福部也實在「太沒有遠見了」。

連續爆發的食安問題,除了顯示問題的源頭日新月異、越來越複雜,非任一單位可獨立應對,中央與地方政府必須充分合作,並約束政治人物動輒訴諸政治鬥爭的惡習之外,如今國際往來頻繁,食安主管單位不能悶着頭只管自己的業務,必須時時關注周遭環境的各種食安議題及其發展。

寶林案還在發展中,衛福部和地方衛生單位千萬不可鬆懈,要持續保持高度警覺並及早查明問題源頭,降低傷害以安定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