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 臺灣沒有與病毒共存的條件

中時社論

非常矛盾的一個現象,4月初新冠本土確診數不斷飆高,政府卻開始推動「與病毒共存」,但民意顯然希望維持「清零」,政府乃不斷創造新名詞企圖矇混,行政院長蘇貞昌提出「新臺灣模式」,中央防疫指揮官陳時中拋出「經濟防疫新模式」,顯然政府心意已定,就是要放棄清零,改採與病毒共存。不幸的是,疫情已經失控,現在不再是要不要貫徹清零的問題,而是人民開始被迫與病毒共存,最後會是人戰勝病毒,或病毒戰勝人的問題。

指揮官成天想選舉

近日本土確診病例數急速飆高,已連續4天破千,中央防疫指揮官陳時中先預告病例數「破萬有可能」,接着又說「破百萬不是不可能」,甚至估計約360萬人將被感染。不知他出於什麼心態如此危言聳聽,更不清楚他是否思考過,若病例數破百萬會是什麼景象?指揮中心做好應變的部署了嗎?國安會討論過了嗎?

疫情防控是公衛的問題,更是科學的問題,既然是科學問題,就可以從統計數字與邏輯關係推演後果,政客信口開河其實非常危險。如果陳時中真的擔心病例數破百萬,那麼,他應該思考過背後代表的死亡人數,如果思考過,身爲指揮官晚上還睡得着覺嗎?如果沒有思考過,那他就是不負責任的政客,如果他還一心想着選舉,繼續跑選舉行程,那麼,責罵他是「沒有天良的政客」,大概不會有太多人反對!

100萬人確診,代表多少人死亡?依據美國霍普金斯大學新冠疫情4月16日的統計,全球平均感染率6.383%,確診死亡率1.235%,臺灣感染率超低,僅0.133%,但死亡率超高,達2.681%,超過全球平均數1倍。依據全球確診死亡率計算,臺灣將有1萬2350人死亡,若依臺灣確診死亡率計算,將有2萬6810人死亡。921大地震是臺灣二戰後最嚴重的天災,共2417人罹難,依上述估算新冠疫情死亡人數將是921的5到11倍。有人認爲,Omicron致死率很低,無需太過擔心,但這樣的判斷並不完全正確,香港殷鑑在眼前。

不祥徵兆已出現,17日國內新增1210例本土個案,7名中症患者中6例是20至40歲的青壯年族羣,只有1人有高血壓,其餘5人無慢性病;更令人擔心的是未注射疫苗的兒童,染疫風險可能比已多數打疫苗的青壯族羣更高,日前一名兩歲兒童惡化爲重症,令人憂心。

加速整備醫療系統

蔡英文總統最新的防疫指示非常明確,也算正確,她宣示「重症求清零、輕症可控管、正常過生活」,防疫策略以「減災」爲目標,進行有效的疫情控管。她呼籲全體國人能持續配合,建立起從個人、居家到生活面的自主防疫習慣,讓大家一起如同過去兩年,再次克服疫情挑戰,守住國人的健康,也守住國家的發展。

不過,我們不禁要問,在過去兩年疫情考驗下,國家經濟表現因外部需求增加,出口頻創新高,GDP成長確實很好,但疫情防控真的很好嗎?單就確診死亡率而言,陳時中其實應該非常慚愧,美國、印度確診死亡率較高,前者只有1.234%,後者1.212%,都比臺灣低很多;鄰國的表現更讓國人慚愧,日本較差,但也只有0.397%,韓國0.129%、新加坡0.113%,都比臺灣好太多。當然,其中與臺灣累積確診人數甚低有關,但臺灣防疫政策制定與執行力會比這些國家高明嗎?回顧過去疫情兩度爆發,第一波缺口罩、第二波缺疫苗,這一次缺快篩試劑、缺治療藥物,答案顯然不樂觀。

臺灣硬推與病毒共存,後果可能非常嚴重,幾個已解封國家,如以色列,感染率43.169%、丹麥40.511%、韓國31.574%、美國24.605%、新加坡較低,但也有19.479%,臺灣只有0.133%,加上疫苗覆蓋率與這些國家相比並不算高,新加坡完全接種疫苗人口達87%、韓國86%、日本80%,臺灣只有78.2%,其中老人覆蓋率更低,輕率推動共存,老實說,風險太高。我們不由得擔心,臺灣還不具備與病毒共存的條件卻超前實施,可能是疫情失控後不得不然,也可能是爲陳時中參選鋪路,不論哪一點,對國人健康而言,都會是悲劇一場。

於今之計,趕快爲老人注射疫苗、加速治療藥物進口、多提供資源給慢性病、癌症、肥胖者等高風險族羣,而醫療系統的整備更是控制染疫死亡率的重中之重,應變不容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