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維持現狀 不是蔡總統說了算

社論

蔡英文總統接受日本「文藝春秋」訪問時說,美日領袖峰會及G7峰會聯合聲明都提到臺灣安全問題,這是因爲中國大陸已成爲亞太區域和平與穩定、安全非常大的不確定因素,美日等國是給中國送出一個「信號」,讓中國在進行軍事活動時不得不更慎重。

政治信號和意圖相違背

那麼什麼是「政治信號」?簡單地說,是對自己所選擇的政策或政治路線,讓他人感受到的認知,及外界對該政策或路線所形成的認識,或者蘊含着某種規範性的政治意圖等,都可稱爲是一種「政治信號」,傳遞「政治信號」是政治溝通的過程。

「政治信號」和「政治意圖」有關連性,例如,蔡英文不斷自稱「對大陸維持現狀」,這是蔡英文對大陸的「政治信號」,但大陸認爲蔡英文政府在「以疫謀獨」,因而不停的宣稱「臺獨不得民心」、是「中華民族的罪人」,這是大陸對蔡政府「政治意圖」所發出的「信號」。蔡英文認爲自己並沒有改變「現狀」,但是一連串的反中、抗中、去中國化,讓大陸從意圖上判斷蔡政府已經在改變兩岸現狀。

反觀,蔡英文認爲大陸軍機擾臺,在臺海軍演,增強軍備等,是在改變臺海現狀,這樣的現狀改變已經造成美日與歐盟的深度憂慮和關切,這種憂慮就是美、日對大陸改變臺海現狀所發出的「信號」。但在大陸認爲,這是對臺灣改變現狀所發出的「政治信號」。

看來兩岸現狀是否改變,不是在所「爲」,而是所「圖」。誰想要改變現狀的政治意圖較爲明顯,就會被認爲是要改變現狀的一方。而政治意圖本身就是很難說清楚的事,只能以操作面來解讀。

以近日發生的立陶宛同意讓臺灣設立以「臺灣」爲名的代表處爲例,大陸認爲此舉已經違背中、立兩國建交公報精神,嚴重損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中國政府對此表示堅決反對,決定召回中國駐立陶宛大使,並要求立陶宛政府召回駐中國大使。

召回大使是接近「斷交」的手段,大陸之所以採取這麼激烈的手段,主要是近2、3年來歐盟國家包括荷蘭、英國都更改駐臺單位的名稱,一方面試探北京的底線,另外一方面也對臺灣示好,立陶宛也在追隨這樣的趨勢。對北京來說,歐盟各國這種試探底線的作法難以接受,但也沒有采取極爲強硬的打壓方式,只有口頭髮表抗議,畢竟中國還希望與英國和荷蘭合作。但是對於雙邊關係不密切,看似影響力不大的立陶宛,北京就痛下重手。

從自身做起不挑釁現狀

反觀立陶宛,在面對中國的抗議,立陶宛經濟部長兼「自由聯盟」主席阿莫納伊宣稱「不怕中國製裁」,而該國副外長、「國土聯盟」副主席阿多梅納斯更向其他國家遊說「不用害怕」、「就算支持臺灣,也能活得好好的」。

立陶宛選擇靠向臺灣,自有他們的政治意圖。畢竟,在國際社會之間逐漸壁壘分明的狀況之下,立陶宛已退出中國主導的「17+1」論壇,並強化與歐盟和美國的關係,以抵抗俄羅斯,改善對臺關係、允許臺灣在首都設立代表處,是立陶宛投向美國與歐盟的試金石。

只是,當立陶宛投向臺灣時,大陸認爲臺灣在改變現狀。這個「現狀」顯然是中國在國際社會所鋪陳的「一中原則」,凡是跟大陸建交的國家,首先就要接受中國所設定的「一中原則」,不讓臺灣有機可乘操作「雙重承認」,或「一中一臺」的外交模式,這些都是大陸最爲憂慮之處。因此,當蔡英文指責中國在破壞現狀時,是否注意到自己也在破壞現狀?

再以東京奧運爲例,臺灣選手參加奧運比賽,掛的招牌就是「中華臺北」,但是蔡英文和臺灣部分親綠媒體,尤其是公視在轉播時,都是使用「臺灣隊」,雖然「飛躍羚羊」紀政宣稱要在2024的巴黎奧運之前再推動「奧運正名」,但這項舉動早在2018年的公投中被否決,總統不遵守公投的決定,卻還是一再使用「臺灣隊」,難怪大陸從政治意圖上判斷,蔡政府就是在破壞兩岸現狀。

維持兩岸的和平穩定,要從自身做起,不去挑釁現狀,又何必擔心中共使用「武統」來改變臺海現狀。特別是習近平在七一中共百年黨慶時,仍宣言要「和平統一」,並沒有要對臺採取武力行動的意圖,如果臺灣不能清楚瞭解大陸所拋出的「政治信號」,一直要往大陸所認定的「謀獨」路線行走,這纔是臺海最大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