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上調多地天然氣價格 首次“按需提價”試水氣價市場化

分析師表示,這是對北方地區冬季用氣高峰市場調節,是發改委將門站最高指導價改爲基準價後的氣價市場化試水

■本報記者 李春蓮

日前,由於天然氣供應偏緊,中石油上調了對山東東北華北等地非居民天然氣價格。各地上調幅度不同,具體由供需雙方協商決定。

分析師表示,冬季供氣緊張下的調峰氣價上調是市場化行爲,上游企業需要與下游企業充分協商提價,是發改委將門站最高指導價改爲基準價後的氣價市場化試水。

而前不久,福建省已成爲我國首個天然氣市場化改革試點。業內認爲,未來有望出現同一氣源在不同城市的價格不同,天然氣市場的真正市場化有望逐步形成。

中石油上調多地天然氣價格

證券日報》記者瞭解到,近日,中石油發佈的《關於調整非居民用天然氣結算價格的通知》稱,鑑於山東、東北地區冬季需求旺盛、資源緊張、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的市場形勢及銷售特點,經研究決定調整非居民用天然氣結算價格;從2016年11月20日至2017年3月15日非居民用天然氣(不含化肥用氣)按客戶現行門站價(山東省省界價格)上浮10%執行。

此前有市場消息稱,中石油華北天然氣銷售分公司也已發佈通知,在2016年11月20日至2017年3月15日期間,將非居民用天然氣(不含化肥用氣)按客戶現行基準門站價格上浮15%執行;超出夏季實際日均用氣量1.5倍以上的LNG氣量已按照上述價格執行。

根據發改委2015年11月份公佈的價格政策國內非居民用天然氣門站價格在2016年11月20日後可以由供需雙方協商後自行確定,在基準門站價格的基準上上浮不超過20%,下浮不設限

卓創資訊分析師劉朝暉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此次中石油華北天然氣銷售分公司的價格調整不再是發改委統一行爲,而是按照供需雙方自行協商確定,這是國內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改革所取得的成績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在極端天氣、煤改氣以及氣價下調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冬春季節華北、東北等地區用氣大幅增長,出現季節性供氣緊張。根據中石油的銷售數據,近年來,北京市冬季最高月用氣量更是達到夏季最低月用氣量的6倍至8倍。

發改委和能源局在《關於做好2016年天然氣迎峰度冬工作的通知》中預測,受管輸能力、用氣結構等因素影響,華北、西北等地今冬明春高峰時段供需矛盾比較突出

“今冬明春天然氣供應偏緊,利用價格槓桿調整冬季過高的市場需求,是目前國內天然氣供應能力有限,管道基礎設施不完善的情況下比較有效的途徑。”劉朝暉表示。

“冬季供氣緊張下的調峰氣價上調是市場化行爲,上游企業需要與下游企業充分協商提價。”中投證券分析師徐闖認爲,中石油上調非居民氣價是對北方地區冬季用氣高峰的市場化調節,是發改委將門站最高指導價改爲基準價後的氣價市場化試水,未來將成爲季節性天然氣供給調節的常態措施。

天然氣市場化正逐步形成

段時間以來,天然氣價格改革市場化不斷加碼

11月15日,發改委發佈了《關於福建省天然氣門站價格政策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知指出,在西氣東輸三線即將向福建供氣之際,發改委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的相關精神,決定在福建省開展天然氣門站價格市場化改革試點,試點的主要內容是西氣東輸供福建省天然氣門站價格由供需雙方協商確定,不再執行政府指導定價

這是我國首個天然氣市場化改革試點。劉朝暉表示,選擇福建省作爲天然氣市場化試點是原因的,一是西氣東輸通氣以後當地氣源類型較爲多樣,存在競爭關係。二是原有中海油定價機制是伴隨國際採購成本聯動,存在一定市場化的特性,當地用戶容易接受。

據瞭解,西氣東輸三線即將通氣,將打破福建省沒有陸上長輸天然氣管道進入的局面,形成陸上天然氣(中石油)、LNG(中海油)並存競爭的態勢。

由於福建省天然氣消費有限,中石油又以後來者身份進入,需要搶佔市場份額,這意味着其或在價格方面做出讓步,因此,有可能出現中石油在福建的氣源價格低於周邊省市的情況。

申萬宏源研究團隊認爲,未來有望出現同一氣源在不同城市的價格不同,根據不同企業的議價能力不同,同一城市的不同企業用氣價格,也會有所差異,天然氣市場的真正市場化有望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