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專欄:李學文》未來生活的隨機與隨選

Uber Eats服務。(Uber Eats提供/黃慧雯臺北傳真)

隨機與隨選,一個是人文,一個是科技人類必需適應大自然環境,這是隨機,人類用科技讓大自然來適應我們,這是隨選。在科技時代之前,我們的生活必然是隨機的,沒有任何所謂的數據及運算可讓我們做出什麼預測,事先提出各種服務以滿足人類的需求,但拜科技之賜,隨選這個概念出來了,使我們食衣住行育樂都可以隨選。未來科技更進步,隨選只會越發成爲我們生活中的主流,但這有什麼問題呢?

隨機,以人類的理性角度來解讀,絕對不是一個正面的詞彙,生活中的種種不確定感,人們經常是避之唯恐不及。介紹隨機相關壞處書籍,最具代表性的,應該就是一本在2007年由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所着的書《黑天鵝效應:如何及早發現最不可能發生但總是發生的事》。該書深入描繪關於隨機和不確定性對人類所造成的重大影響諸如911事件、全球金融危機等。

隨選是科技,是人類羣體智慧結晶,人類不僅是想用科技減少隨機的風險、改善生活便利性,甚至想用科技改造整個地球。智慧地球是IBM公司於2008年首次提出的新概念。它認爲,智慧技術正應用到生活的各個方面,這使得地球變得越來越智慧化,換言之──越來越隨選化。

經典的按需隨選概念,可能源自於福特汽車公司創辦人亨利‧福特,他在自傳中曾提出「我只需要一雙手,卻必須僱用整個人」,這概念漸漸影響到整個汽車工業,開始思考以機器手臂取代人工進行組裝,不僅不需要全職的工人,連人腦都不需要,簡直將按需隨選演繹到了極致。當然,這只是開個小玩笑。

2021年的今天,我們已可享有許多的隨選服務;利用Uber Eats滿足不同胃口的需求,利用Netflix可追看不受時間約束美劇,此外,還有人力派遣公司提供的按需勞力服務(這或許是斜槓族出現的社會背景因素)等,生物科技裡的隨選案例也很多,像是選擇生男生女,又或是利用控制蚊子性別基因,讓所有會叮咬人類的雌蚊變成不會叮咬的雄蚊等。

有趣的是,在科技發達之前,各種生物還不是依照大自然的隨機性活得好好的,牠們存在的時間遠遠久於人類,意思是,隨選機制可能不是生物世界的必然,或許隨機纔是。生物的隨機性,大的不說,小的可以說連一個細胞都有其隨機性,怎麼說呢?

嬰兒出生時,大家都會說像父親或像母親,可能小時候像父親,長大後被發現越來越像母親,因爲掌控我們長相的基因也是隨機開啓的,有些爸爸單眼皮媽媽雙眼皮小孩長大就變成一單一雙,或是兩單兩雙,這也是一種基因的概率問題,基因的隨機性會造成許許多多個體的差異性,也因此協助生物適應環境的變化,如此,宇宙才能生生不息。

但作爲生物的一種,假設人類少了隨機性,長久而言,究竟會有何我們意想不到的影響?我不是生物學家人類學家,這些問題可以留待他們去煩惱,我寧願在乎的是,人類隨着科技演化會漸漸忘了隨機曾經帶給我們許許多多人文的美好。諸如看到隨機的落葉飄零,不知它將飄向何方,我們想起電影阿甘正傳》片頭及片尾那隨風飄蕩、充滿人生哲學隱喻羽毛;又如同兒時母親的菜單,每每到晚餐時刻,一上桌看到自己最愛的粉蒸排骨,又或是自己最厭惡的熱炒茄子;還有,是無目的地性地開車閒晃所可能碰到的不同風景,總是充滿着隨機性;又如聽傳統的廣播電臺,無意間播出一首讓你觸景傷情歌曲,讓人低迴不已。

隨機會對人類造成許多傷害,卻是十分人文的,隨着科技進步,這份人類長久以來醞釀的人文味,遲早會漸漸被隨選完全取代,我們當然無法逆轉科技,但卻無妨時時提醒着自己,那份屬於人類應該有的自覺。

(作者爲科技媒體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