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師將來百萬過剩?官嚴控教育專業降溫「師範熱」

中小學教師崗位飽和,官方令教育專業「降溫」,圖爲2024年全國研究生入學考試。(中新社)

因應少子化衝擊,許多中國大學機構出現撤銷、停招的「瘦身」潮,除了撤、倂、轉校內機構、幹部和人員外,也推進學部制改革、進行內部學科治理結構調整。據預測,到2035年,中國將有187萬中小學教師面臨過剩,多地也在專業動態調整中主動給教育類專業「降溫」。

21世紀經濟報導指出,麥可思3日發佈「中國-世界高等教育趨勢報告(2023)」,梳理了近年來中國高等教育的變化趨勢,以及全球大學的啓發性實踐。

據不完全統計,2022—2023年,已有包括西北工業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化工大學等「雙一流」高校,以及山東青年政治學院、桂林理工大學等地方高校啓動內設機構改革和調整。

學科專業建設方面,一批大學密集推進學部制改革、進行內部學科治理結構調整,2023年至少有14所高校成立新學部,目前已有超40所「雙一流」高校進行了學部制改革。

綜合界面新聞、紅星新聞報導,在專業優化調整背景下,鼓勵新設和嚴控專業有了新方向。一批適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學科專業密集增設,一些熱門專業被嚴控。例如,在近兩年「從教熱」帶動「師範熱」的背景下,多地在專業動態調整中主動給教育類專業「降溫」,尤其值得關注。

中國教育部去年3月提出「普通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方案」,明確要求到2025年,全國高校將優化調整20%左右學科專業布點,嚴控重複設置「過熱」專業。

四川明確指示,非師範類高校原則上不再新設教育類專業。山東去年發佈通知,提及教育類專業原則上不再新設。教育部職成司去年也明確要求高職(專科)原則上暫不新增小學教育類專業點。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高等教育研究院副教授喬錦忠團隊預測,中國在校生人數先短期緩慢上升,在2024年達到高峰約1.46億,隨後呈現加速下降趨勢。

團隊指出,中國2035年將有約150萬小學教師、37萬初中教師過剩,小學教師需求量過剩較大,初中教師先短缺後過剩。幼稚園、中小學教師崗位日趨飽和,勢必將給畢業生就業帶來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