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師要警惕學生的“假學習”

全文長 26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4分鐘

對於中小學教師來說,如果我們要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既要竭力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又要讓學習真正發生在學生身上。

可是,筆者在聽課和調研時發現,當下部分學生卻存在着“假學習”的現象。比如在朗讀課文時,有些看似唸唸有詞,其實是用“假讀”掩蓋朗讀中的磕磕絆絆;比如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有些看似討論很積極,其實是用“假參與”迷惑教師,抑或用假象掩蓋自己的無知;比如有些作業,看似做得不錯,其實是從別人那裡抄來的;比如有些考試的卷面成績看似合格了,其實摻入了作弊的“水分”……

那麼,他們爲什麼要“假學習”,又爲什麼要欺騙老師?箇中原因雖然很複雜,但筆者以爲,問題的始作俑者還是教師。

一是不少教師依舊存在着“見分不見人”的錯誤思想,也即他們依舊以單一的分數作爲評判學生優劣的唯一標準;如果學生考分差,就要被貼上“差學生”“學困生”等標籤,就要被歧視、放棄甚至被拋棄,就要被同伴看不起,在學習中就擡不起頭來,所以他們就用各種“假學習”來忽悠教師。

二是有些教師希望自己的課堂教學能夠“熱熱鬧鬧”,試圖“活躍”教學氛圍;一旦課堂出現了“冷場”,或看見部分學生呆如木雞的坐着,或心神不定、東張西望,或做小動作,帶來的必定是一頓訓斥或辱罵,更有甚者會遭到體罰。

爲了避免謾罵和難堪,爲了少一些煩惱,爲了增加學習的“安全感”,於是,這些學生也同樣會用“假學習”來敷衍教師。

三是有些教師仍以自己爲中心,仍以完成教學的預設目標和教學任務爲己任,因此,除了喋喋不休的講,以考代教、以練代學依舊是他們慣用的教學方式,導致不少學生依舊被教師“牽着鼻子走”,根本沒有消化吸收的時間,學習和鞏固知識也就成了泡影。

尤其是在不停地刷題、不停地考試的背後,他們看似做對了一些題目,也取得了一定的考分,其實除了抄襲和作弊,還有就是“蒙”,靠“蒙”而對,靠“蒙”得分,以上這些就是貨真價實的“假學習”;久而久之,既造成了教學的“夾生飯”,又窒息了思維,更是喪失了學習能力。

實際上,坐在教室裡的都是不同的學生,那麼,他們的知識基礎、學習習慣和悟性等怎麼可能一個樣?因此,有些學生上課聽不懂,有些讀書要“卡殼”,有些不會提問題,有些發言時語無倫次,有些作業不會做,有些考試不及格等,這些都很正常。

如果我們只重教而輕視學,只是一味追趕教學進度而忽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只爲完成教的任務而全然不顧學生的學習效率,只靠重複做題和死記硬背而抓考分的提高,這樣學生就難免會發生“假學習”,這樣的教學無疑是失敗的,這樣的教師無疑是不稱職的教師。

爲了減少或防止學生的“假學習”,作爲教師,我們首先要端正教育教學思想。一方面,我們要看見每一個學生,要看見他們的學習會分化,要看見部分學生的學習可能會發生困難,同時也要看見他們的興趣愛好和特長。

這樣的“看見”,纔有利於我們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去謀劃教學,才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比如,我們既要允許那些資優生自己選擇聽課、作業和考試等,鼓勵他們自主學習,爲保障他們的個性發展贏得更大時空;又要適當降低教學要求,適時減少教學內容和教學難度,不再擔心教學任務完不成,不再擔心教得太淺和太少,不再擔心教學質量的下降,不再有各種思想顧慮。

同時,也有利於我們擴大胸襟,提高格局,而不再被考分和升學所束縛,也即敢於跳出應試

教育的“小圈子”,並相信學生具有發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相信當下考試成績不好的學生其他方面不一定差,相信他們未來可期, 這樣,我們在教學上纔會放得更開,才更有彈性、更有策略,學生才能學得更好,才能減少各種“假學習”。

如果我們教得淺一些,教得少一些,教得慢一些,教學質量可能會差一些,其實都是暫時的;因爲,一旦學生愛學、會學了,他們的學習能力自然就提高了,這時我們的教學進度就可以加快了,教學難度和教學內容就可以增加了,教學質量也自然提高了。

關鍵是我們要想盡辦法迴歸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想盡辦法讓他們讀起來、想起來、做起來和寫起來,尤其要把學習困難的那些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把他們的潛能挖掘出來。

另一方面,我們要加強對學生的學習目的性教育。因爲學習畢竟是學生自己的事情,而且要付出長期而又艱辛的努力,但他們難免會產生懈怠和畏難情緒,所以,我們要樹立大思政的理念,要充分挖掘課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通過講述學科發展史、科學家的奮鬥歷程、各種新思想新知識新技術的不斷涌現,以及我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等,既提振學生的學習信心,又激發他們的學習內驅力,更培養他們的家國情懷、責任感和使命感。

其次,我們要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尤其要提高他們的閱讀和寫作能力。當下不少學生爲什麼要“假學習”?因爲他們不會學習,因爲有效的學習需要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因爲怎麼學比學什麼更重要,所以我們要加強學法指導。

當然,學習方法沒有統一標準,也即既因人而異,又涉及多個方面,比如讀書、思考、分析、歸納總結、背誦、記憶、練習、提問、做筆記,等等;當然,讀書無疑是學習的基礎;一個學生,如果不會讀書,那麼,他(她)怎麼引發思考,怎麼發散思維,怎麼擴大視野,又怎麼開啓學習之門?

問題在於當下學生除了刷題,教師幾乎沒有讓他們讀書,即使是語文課也同樣如此。這就需要我們去補好閱讀這塊短板,尤其要把閱讀放在教學的首位。

各學科教師自己先要帶頭讀書,自覺修煉讀書內功,這樣纔有底氣陪伴和指導學生的讀書,而且要擠出時間讓他們在課堂上先讀起來,既要引導他們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又要促使他們從讀教材開始;既要組織全班讀、小組讀、個人讀等多元化的讀書活動,又要讓朗讀和默讀成爲教學常態;既要堅持閱讀“整本的書”,又要打破讀書邊界,從閱讀走向“越讀”和“悅讀”;既要讓書聲琅琅蔚然成風,又要組織讀書論壇、讀書沙龍和讀書徵文比賽等活動,真正使讀書變成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使之成爲師生生活的一部分,這是師生應有的樣子,也是學校最美的教育教學風景。

同時,我們還要以提問、討論、背誦、默寫、倡導學生撰寫日記和讀書筆記等爲抓手,引導他們“讀一讀、想一想、做一做、議一議、寫一寫”,多措並舉訓練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不斷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寫作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學會學習,才能靈活運用學習方法,才能達到“無師自通”的境界,才能獨立掌握所學知識,才能從根本上防止“假學習”的發生。

(作者單位系浙江省奉化區教育服務管理中心)

校長派投稿郵箱:xzpxzzk@163.com

作者丨周建國

編輯丨智庫君

我們在一起,可以成爲改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