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義成功的銀行業 Banking for Impact向全球發聲

全球大型銀行聯手推動「Banking for Impact」(銀行業影響力),30日舉辦全球媒體視訊會議。(圖/陳碧芬

傳統銀行業追求營收穫利佳市值股價優,或多作社會善事,由跨國大型銀行30日聯手向全球發聲的「Banking for Impact」(銀行業影響力),強調「成功的銀行業」需要重新定義,銀行業者需以負責任的態度面對環境、社會的新態樣,此次倡議同步提供所有銀行機構對環境與社會影響力相關的衡量方法(impact measurement and valuation IMV),幫助銀行業的影響力作爲有跡可循、實際落地

Banking for Impact主要成員有瑞銀集團荷蘭銀行ABN AMRO、丹麥丹斯克銀行、新加坡星展銀行,美國長春藤哈佛商學院Impact-Weighted Accounts Initiative(IWAI),社會企業全球影響力研究所(Impact Institute),也呼籲其他金融業加入此項倡議的行列,把永續發展作爲重塑經濟核心

瑞銀集團執行長Ralph Hamers強調,社會、環境影響財務利潤指標,對銀行業都要一樣透明,也要有對社會和環境風險進行適當定價能力,瑞銀集團在此領域走的很前面,願意與其它同業一起推進影響力的真正落實。

30日的全球媒體視訊說明會上,銀行業者分享哈佛商學院IWAI自2019年推出的「影響加權賬戶計劃」 (IWAI)內容,此項計劃收納了1800家不同上市公司運營資訊,尤其是對環境及社會的影響力,揭露各公司在負面環境影響與股票估值偏低之間的關聯,已是全球最大的綠色商業模式個案研究資料庫

IWAI主管表示,銀行機構越早採用影響力衡量,就能越早達到負責任行爲的期許,「這是全球金融市場一直在壯大的聲量」,影響力透明度將使銀行業能專注於爲人類地球提供解決方案,而不是成爲麻煩的製造者惡質資金提供者,「成功的銀行業」也將因此重新定義,包括經營利潤、影響力績效、改善生活和地球等。

此次公佈的IMV衡量系統,專爲全球銀行業設計,社會和環境目標相關之標準、與財務利潤相關的標準等,將作爲金融部門影響力投資的量化、估值、歸因,亦可擴展達到成本效益的方法,讓銀行業的影響力規劃有跡可循、實際落地。影響力研究所主管指出,銀行業應把金融資本管理能力,轉進成爲自然、智力、社會和人力資本的管理者,從而在建立影響力經濟方面發揮關鍵作用,這纔是銀行業能爲社會創造的實際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