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聯手大基金 上海建12吋晶圓廠

中芯擴產12吋晶圓廠動作

中芯國際剛結束高層人事地震,隨即展開擴產戰略,將與大陸官方的「國家集成電路基金二期」(大基金二期)攜手,投資近90億美元在上海新建12吋晶圓廠。

中芯國際近日大事接二連三,公司11日晚公告,董事會多達4名成員離開,且其中3名有臺積電舊將身分,包括2020年回鍋擔任副董事長的蔣尚義辭任;梁孟鬆則辭去執行董事,但保留聯合CEO職務。同日,中芯發表第三季財報,毛利率以及營收等數據創新高。但亮眼業績無法抵銷人事衝擊,中芯國際12日股價重挫,H股早盤一度深跌6.6%,隨後雖有反彈但全天低迷,收跌3.83%報22.6港元。中芯A股一度跌5.7%,午後跌幅收斂,收跌3.92%報人民幣56.16元。

中芯12日午間宣佈,9月時披露的上海臨港12吋晶圓廠項目已簽約,與大基金二期、隸屬上海市的海臨微聯手投資,月產能10萬片,預計項目總投資88.66億美元,合資公司註冊資本55億美元,中芯、大基金二期、海臨微分別佔股66.45%、16.77%、16.78%。

中芯這兩年陸續披露北京、深圳、上海12吋晶圓擴產案,預估月產能分別爲10萬、4萬、10萬片。中芯選擇與當地國資、大基金聯手合資擴產,最早披露的北京項目正是採用此模式,這次投資方仍是國資的大基金二期,故外界預估深圳也將如法炮製。

近期動作顯示,中芯與最大股東央企大唐、第二大股東大基金的連結進一步綁定。中芯一方面接連公佈與大基金的合資案,另一方面,大唐出身的高永崗現爲中芯代理董事長,在11日卸下公司秘書職位後,轉正的呼聲頗高。

中芯採購先進設備之路遭美國封鎖,無法突破技術,故選擇在晶片短缺大環境下,積極擴產。中芯在獲得佳績的第三季財報中,上調全年收入預估,強調公司產能無法滿足客戶的情況預計延續至2022全年,暗示晶片荒還將持續一年多。中芯表示,成熟製程擴產有序推進,整體擴產進度如期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