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拿到美方許可遭爆假消息 晶圓二哥仍爽吃轉單效應?

兩岸晶圓代工產業消息年後波瀾依舊未平。(圖/達志影像)

陸媒去年底爆料大陸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獲得美國許可取得成熟製程,當日股價應聲大漲,如今有另外一家陸媒透過供應鏈確認消息,確定中芯國際利多爲假消息。對此,從去年9月就受到中芯禁令所推動的轉單效應,主要受惠臺廠包括臺積電、聯電世界先進等,預料能繼續獲得龐大需求推動產能。

消息指出,中芯國際不同於以往儘快說明,細節也遭到供應鏈透露不太可能獲得美方許可之下,陸媒認爲先前消息可能是炒股成分居多,導致該公司股價A股表現收漲0.88%、報在58.26人民幣H股表現則是下跌2.49%、報在21.55港元。

去年9月,傳出中芯國際恐遭美方制裁,A股股價受到衝擊,從9月初的65.35人民幣,月底跌到49.65人民幣,跌幅達24%。直至10月確定遭美列入出口管制措施預料中芯國際的半導體生產設備受阻,與美企的業務往來可能也會受衝擊。

市場當時傳出美企將訂單轉至聯電、世界先進等臺廠,導致8吋晶圓產能吃緊,甚至報價上揚。對此,主要受惠二線晶圓廠聯電股價則是從9月初的21.9元新臺幣,月底漲至28.55元,漲幅達30%。

中芯國際在面臨美方制裁後,股價一度回升,更在11月初公佈2020年第3季財報,雖扣除政府1.38 億美元補貼,該公司仍處於虧損狀態好消息是,第二代先進工藝N+1製程已經進入小量試產階段。

中芯國際聯合執行長梁孟鬆當時表示,N+1製程正在穩定推進,預計未來2~3季,就能趕上原先制定產能填補到所需程度。該公司表示,也引進ASML的DUV光刻設備,採用浸潤式微影技術,讓N+1製程技術逼近7奈米制程精度,藉此躲過美方制裁。

與此同時,聯電受到各大客戶拉貨,產能前所未有吃緊,股價更在12月初來到50元關卡,改寫18年來股價紀錄,並站上6000億元市值,一度成爲臺股第7大權值股。然而,11月營收表現不如市場預期,月減逾3.6%、降至147.26億元,前11月營收表現仍創年增19.8%。聯電解釋,主要是11月天數少,第四季晶圓出貨量原先預估將季增1~2%,惟匯損恐影響毛利率1~1.5個百分點。市場預期12月營收將開出好表現。

中芯國際則是迎來人事地震,12月15日公告前臺積電營運長蔣尚義加入董事會擔任副董事長,卻傳出在董事會當日梁孟鬆提出辭呈。不少陸媒針對梁孟鬆做出批評,認爲樑無法快速協助中芯國際推進先進製程,應該承擔最大責任,並看好蔣尚義帶來的先進封裝與小晶片研發技術。但也有人抱持相反看法,認爲中芯國際現階段發展成熟製程,纔是穩定大陸半導體自主化發展的道路,梁孟鬆就是最好人才

隨後,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12月18 日宣佈將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中芯國際處境雪上加霜,10奈米制程以下研發確定遭到阻斷,中芯國際想靠其他方式取得美國技術生產晶片,變得更加堅難。

年前情勢再度變化,中芯國際董事會名單出爐,不僅蔣尚義入列,梁孟鬆也還在榜上,僅獨立非執行董事叢京生因美國禁令請辭。當日又傳出中芯國際獲得美國成熟製程許可,中芯國際港股、A股在12月30日及31日股價累計分別大漲20.29%、9.77%。

聯電股價則是在今(4)日受到中芯消息衝擊重挫,終場大跌1.60元或3.39%、報收45.55元。不過,隨着消息被疑是誤傳,中芯轉單效應有望持續,加上8吋晶圓代工產能依舊吃緊至上半年,NOR快閃記憶體缺貨題材,以及中芯國際本身的產能利用率也屬於滿載的情況,預料今年需求盛況將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