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訓會造成主動脈剝離?醫曝遵守3原則就不用擔心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復健科兼任主治醫師林杏青指出,目前沒有明確證據可以證明重訓動脈剝離的直接關聯。(圖/pixabay)

藝人小鬼黃鴻升因爲主動脈剝離而猝逝,令人惋惜。除了血壓馬凡氏症吸菸者,日前有媒體把重量訓練和高血壓一樣當作是主動脈剝離的高度風險因子之一,引起衆多討論。

主動脈是人體最大的動脈血管,主要負責供應全身充滿氧氧血液。主動脈剝離是主動脈出現血管內壁破裂,形成一個位於動脈血內層的「假腔」,血流大量流入假腔,無法正常輸送到全身,就可能會引起腦、下肢的壞死。

主動脈剝離的死亡率非常高,48小時內約有50%的病人會有生命危險,盛行率不高,大約在每年每10萬人3~5人,最常發病的族羣約落在50歲以上高齡族羣,最常見原因是高血壓和遺傳疾病馬凡氏症,其他如血管炎胸部外傷、吸食毒品等。

主動脈剝離死亡率高 但重訓不是主因

那麼重訓呢?臺灣運動醫學會副秘書長、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復健科兼任主治醫師林杏青指出,目前沒有明確證據可以證明重訓和主動脈剝離的直接關聯,「之前有假設,因爲有些人重訓會在靜態姿勢使力、閉氣,會導致血管壓力上升,已經脆弱的血管壁會進一步受傷,這就是很常聽到的『努責效應』,不過實際上沒有辦法明確證明這和主動脈剝離有直接的關係。」

健康人重訓引發主動脈剝離的可能風險很低,但努責效應本身就不好,因此應該避免;高危險羣或有剝離過的人,雖然證據不明確,但如果產生努責效應,就有可能發生因果關係不明確卻嚴重的後果。因此要避免這樣的模式,做重訓時不要力竭、不要閉氣,就能避免危險,又能享受重訓帶來的效益

遵循3個原則 重訓一樣能做好做滿

目前沒有直接證據證明重訓會造成主動脈剝離,健康的人發生率很低,如果是高風險族羣如有心血管疾病或高血壓,更不應該因爲害怕主動脈剝離而放棄重訓,而是調整重訓方式即可,甚至連已經發生過動脈剝離的人也可以繼續重訓。

根據美國心臟學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和歐洲運動科學會(European College of Sport Science, ECSS)的建議,有這類風險或有發生過動脈剝離的人可以遵守3個原則:不要力竭(無法再做)、不要閉氣、調整重量。

林杏青醫師指出,調整重量是「最大重量(1RM)的60%以下」,例如平常臥推80公斤可以做10下是10RM(RM是指重複幾次),10RM對照1RM是134%。(完整換算,請參考文末表格

那麼臥推「最大重量(1RM)的60%以下」就是 80 x1.34 x 0.6= 64.32。意思是臥推時不要超過64公斤比較適合。此外不要做到力竭,因爲即使是較輕的重量做到力竭,血壓還是有可能明顯上升。在訓練過程中不要閉氣,通常靜態姿勢撐住出力和閉氣比較容易造成努責效應,建議以動態動作爲主。

與其擔心重訓的風險,不如控制好高血壓等疾病,並與醫師或教練討論、評估,安心享受重訓帶來的好處。(圖/pixabay)

MedEx醫適能創辦人蔡奇儒也指出,如果真的很擔心主動脈剝離,並不需要一味害怕重量訓練,而是應該積極接受醫師醫囑,評估是否患有高血壓疾病或是高風險族羣,然後進行高血壓藥物治療,搭配作息飲食、運動來降低高血壓這個最重大的危險因子,可能纔是最有效率的方式,「而重訓從來都不是高危險因子之一;反之,不重訓對健康纔是最危險的。」

林杏青比喻,就像大白鯊吃人的機率非常低,但只要出現罕見但恐怖的例子,大家不見得想詳細瞭解是不是真的危險,就會「覺得大白鯊好可怕」,「很多資訊一直灌輸重訓會受傷的觀念,其實醫學證據告訴我們不動、沒有阻力訓練危害更大,而將重訓列爲主動脈剝離的高危險因子之一,抹煞了重訓帶來的諸多好處,因噎廢食很可惜,」林杏青醫師說。

最大重量對照表。(由康健雜誌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