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重機”技術質量系統用心鑄造品牌

品牌是增強市場競爭力的加速器,質量是締造企業品牌的壓艙石。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提出堅持質量第一、推動質量變革、增強質量優勢、建設質量強國、實現高質量發展。樹立質量標杆,推動品牌建設,着力提高產品知名度、美譽度、忠誠度,全方位樹立質量誠信的良好社會形象,擴大市場佔有率。要實現星辰大海的征途,就必須在質量管理上下功夫。

精心組織,從系統規劃上明確目標要求

2020年,中冶重機根據集團及中冶寶鋼總體戰略導向,制定年度技術質量工作規劃,明確工作目標指標。一方面結合分公司提質增效專項工作部署,積極組織開展重點項目提質增效工作,從工藝策劃、採購質量及降本、項目費用控制、產品設計優化、項目材料損耗率控制、減少製作質量返工等方面,有效開展提質增效工作,探索和完善提質增效工作的最優模式,實現效果最大化。另一方面策劃制定特種車輛、焊接渣包拳頭產品的企業內部標準,對標德國西馬克等國際知名企業,逐步建立中冶重機自身的產品企業內部標準,解決中冶重機非標產品無標準或缺標準執行,管理和控制上長期處於粗放管理狀態的問題,制定標準,逐步發佈和推進執行。落實“質量至上、科學嚴謹、優質服務顧客滿意”的質量方針,在產品實現過程中依法辦事,強化質量管理,保證產品質量

夯實基礎,從標杆打造上提升精細化管理

從“亞洲第一”380噸鐵水車到史上最嚴要求的260噸鐵水車,再到近期的紫金波爾罐車,中冶重機始終都在圍繞標杆產品,針對重點項目,以點帶面,提高管控要求。從產品研發、工藝方案設計到原料採購,從第一道工序到產品下線,從裝箱到運輸,制定詳細的、可控制的管理標準,切實做到每個環節全過程質量管理。根據“誰作業,誰負責質量”的原則,全體員工都必須在各自崗位對實現質量目標負責,落實崗位職責,每個下游環節員工就是上游環節的質量監督員,出現質量要及時反饋給上游,杜絕不合格產品從自己手中流入下個生產環節,實行全員質量管理責任制。將質量控制在一定的標準上,對質量管理制定衆橫交錯的多層次立體式質檢制度(班組自檢、工序互檢、現場巡檢、專項質檢),並通過第三方認證資格檢查,做到全方位覆蓋。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持續建設、維護、更新質量管理模式,保持品牌質量生命力。

豐富活動,從內容形式上營造良好氛圍

2020年,中冶重機圍繞“打造質量品牌 提升管控能力”主題開展“質量月”活動。爲了強化全員質量責任意識,組織全員重溫和學習《質量責任制管理實施細則》。爲提升質量管控能力,針對在手重點項目、分包外委項目、新開拓區域、項目、關鍵特殊過程的質量管理,組織開展專項質量檢查活動。爲提升各級質量管理人員的質量風險意識和質量管控意識,組織開展“2020年度產品質量問題回頭看”活動。爲提升裝配質量、技能和效率,開設裝配工技能提升“大講堂”。爲促進工作相關技術技能知識學習提升,開設液壓技術、電氣安裝、液壓鋼卷吊具等知識培訓“小課班”。爲促進編制能力和水平的整體提升,組織開展“項目優秀技術工藝方案及技術交底交流評選”活動。爲提升安全管控能力,組織開展技術質量系統人員安全技術技能專項培訓。爲提升各級質量管理人員的管控意識,組織技術質量系統人員,參加相關技術質量管理專項培訓。

依託平臺,從智慧運營上提升管控能力

中冶重機藉助中冶寶鋼“智慧運營服務MIOS”平臺“質量管理”與“計量管理”模塊,提升管控能力。技術質量管理系統各層級技術質量人員穩紮實幹切實履行文件要求,以實際查出問題,解決現場問題爲出發點,以質量檢查真實反映質量現狀,做有效檢查爲指導。至今,“質量管理”累計上傳2649次,涉及設備檢修、裝備製造兩大產業。充分發揮平臺作用,實現質量運行集成管控、質量品質綜合改善、質量服務精細覆蓋。作爲質量綜合管控的核心抓手,更好的服務中冶重機產品質量,打造優質品牌。中冶重機系統內各層級計量員,積極推進、協同努力,運行至今記錄在案的171件A/B類監視和測量設備的線上操作準確無誤,有效保障了計量工作線上管理的準確性、及時性、高效性。通過數據平臺,實時查看計量信息,實現“發放、送檢、送修”功能在線操作。通過“待檢”功能提前安排器具送檢,確保監視和測量設備計量數據合理有效。防範由於監視和測量設備計量數據不準確而導致產品質量不合格、經營結算不準確、安全環境監控失效等風險,爲“中冶重機”品牌產品的質量穩定受控奠定設備基礎,真正做到了計量管理工作可視化、信息化、數據化、智能化、高效化的“智慧運營”。

潤物耕心,逐夢格局。中冶重機始終踐行質量至上的理念,以科學嚴謹的態度,爲顧客提供最好的產品和最優服務,讓顧客滿意。用質量提升競爭力,靠品牌增加影響力,用心培育“中冶寶鋼”質量品牌,打造“國內第一、國際一流”冶金運營服務“國家隊”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