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在癌症治療 扮演重要角色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醫師王瑜婷指出,近年大量研究發現,中醫藥癌症的治療中,仍然扮演重要的角色。(圖/奇美醫院提供)

記者林悅南市報導

近年大量的研究發現,中醫藥在癌症的治療中,仍然扮演重要的角色,醫學研究中除可提高化療效果,改善症狀、提高存活率外,並可根據患者個人治療中所產生的不適症狀去調理改善,中醫對癌症之輔助治療有不錯的成果。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醫師王瑜婷指出,例如,Dugoua等人於2010年針對共65五篇、共4751受試者臨牀研究進行統合分析發現,當接受化療時,適當的使用含黃耆方劑,可降低非小細胞癌的死亡率及提高癌細胞對化療的反應。

Bin.Li等人於2015年的系統性回顧中,發現非可切除性的胰臟病人在接受化療期間若適當接受中醫治療,可減少噁心嘔吐、及提高白血球的生成;而LiMa等人在2017年發表的系統性回顧中提到,肝細胞癌病人接受手術或放療後,若及時接受中醫治療,可改善肝細胞的重生微環境以提升治療成效,或在接受肝動脈栓塞化學療法(TACE)治療時適當使用中醫療法可改善臨牀症狀、提高存活率。

Wei.Wang等人則在2015年的統合分析中得到結論:乳癌病人在手術後接受中醫療法,可提升5年存活率。而2014年及2015年分別針對乳癌及肝癌的臺灣健保資料庫的研究亦發現,接受中醫療法可提升乳癌及肝癌的五年存活率。

王瑜婷醫師說,中醫如何處理癌症病人在接受治療期間及接受治療後的不適?中醫是以辨證論治爲原則,以食慾不振爲例,中醫師會根據其消化道症狀、全身症狀、情緒、舌象脈象來辨其爲氣虛陽虛、溼滯、氣鬱、鬱熱等證型,並根據不同的證型給予如補氣溫陽、化溼、理氣、清熱理氣的中藥方劑。

中醫師也會依病況給予其鍼灸穴位按摩,穴位的選擇則可以上肢內關合谷下肢的足三裡或太沖爲主,視兼症或辨證加上如三陽絡支溝中脘陰陵泉、下巨虛等穴或溫灸

王瑜婷醫師舉案例說明指出,一名53歲徐女士,非何傑金淋巴瘤第三期,在奇美醫學中心住院接受化療時由於覺得倦怠無力、起身需人攙扶、食慾不振、噁心想吐,故會診中醫部醫師王瑜婷,使用益氣止嘔的科學中藥後,噁心嘔吐及食慾皆改善。

化療療程結束後,在西醫血液腫瘤科與中醫部醫師王瑜婷門診持續追蹤治療,接受中醫輔助治療包括益氣健脾、理氣活血、舒筋通絡處方及鍼灸,約5個月後便回到職場,開心的過着忙碌的生活

另名55歲林女士,左側三陰性乳癌第1期,在奇美醫學中心接受手術切除乳房後,外科醫師建議接受化學治療徹底清除癌細胞,但因林女士多年前曾目睹自己的母親在接受化學治療過程中,因爲噁心、嘔吐、倦怠等副作用而痛苦不堪,由於過去對於化療的不愉快印象,林女士一直不答應化療的建議,轉而來中醫部王瑜婷醫師門診希望用中醫治療取代化學治療。

當時,由於對於疾病及治療副作用的恐懼,林女士在診間不停掉淚,王瑜婷醫師力勸林女士化療是目前對於乳癌證據力最充足的治療方法,而且目前的化療副作用已較過往輕微,如果真的很害怕,可以跟血液腫瘤科進一步討論,中醫的角色就是幫助林女士能夠有足夠的體力應付生活以及治療,而後爲其開立疏肝理氣止痛、補益氣血的科學中藥。

後來林女士與血液腫瘤科醫師討論後,最後決定不進行化學治療,但持續追蹤癌指數,中醫部醫師王瑜婷也根據林女士的症狀表現調整藥物。手術後1個月,林女士每次走進診間總是帶着笑容,覺得體力比手術前更好。

王瑜婷醫師指出,古代醫家張子和認爲,有病邪時應先以藥物治療爲主,邪去之後再以食補等作病後調養,不論是癌症,或者甚至其他疾病,在治療的過程中,都應注重祛邪扶正的主次,而在祛邪的過程中,亦須注意人體正氣顧護,以求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有足夠體力負荷。

王瑜婷醫師強調,在療程結束接受身體療養期間,亦須注意防範病邪的復發;養生是在身體處於健康狀態時藉由飲食、生活起居等保持,但身體有疾病干擾時,應以治療疾病爲主,切勿將養生方式誤作萬能的治療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