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來了!新華社轉發教育部通知,事關教育領域的這些方面!

今天看到新華社的一條消息,大爲高興,很多師生和家長盼望的措施終於來了。據教育部通知,爲切實減輕中小學教師非教育教學負擔,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秘書組近日印發通知,即將開展規範社會事務進校園爲中小學教師減負專項整治工作。通知要求:必須大力整治與教育教學無關的活動和工作隨意進入校園,以及社會事務進校園過程中重留痕輕實效的形式主義,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境。可以說,長期以來,不僅僅是師生身受其害,就連家長也連帶着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負擔,這些與教育無關的內容,不僅佔用了老師和學生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增加了教育負擔,也引發了很多家長的反感,給教育事業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對於此次集中整治,估計全國人民都表示熱烈的歡迎。

從通知中,我們能夠看到,此次集中整治主要着力於解決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深入摸排近年來社會事務進校園情況,制定准入標準,加強問題整改;二是建立社會事務進校園審批報備制度,嚴控省、市、縣三級社會事務進校園總量,建立白名單並向社會公佈;三是對社會事務進校園的具體方案進行審覈,嚴控活動範圍和時長;四是常態化規範社會事務進校園工作。通知的最後尤其是要求各地把規範社會事務進校園作爲教育系統整治形式主義爲基層減負的重要工作,以師生獲得感檢驗專項整治成效。可以說,如果能夠把此次集中整治活動認真落實好,開展好,將會極大地改善現有的教育亂象,能夠在一定程度減減少師生的負擔,也能夠減少家長的反感。爲此,我根據自己的切身體會和網絡上反映出來的情況,跟大家一起盤點一下近些年以來的教育亂象。

一是大量與教育無關的社會事務

大家可曾記得學校強制推廣的各種APP?這些APP好不好,說實話,有的確實有用,也非常有好處。比如說反詐APP,什麼安全教育APP,線上教育APP,甚至一些地方還有要求家長註冊登錄的學習APP,小微權力監督APP等等。總體來說,這些APP大多都是政務相關的軟件,在實際生活中確有一定的好處和用處。但是我們要看到的是,學校是一個教書育人的場所,不是幫政府推廣其社會事務的場所,儘管這些東西可能確實有用,但是不適合通過學校來推廣。畢竟學校的職責是教書育人,不是給政府打工的,學校的任務是培養人才,是一個特殊的場所,不等同於政府其他部門。再者說,即便是政府其他部門,也有各自的分工,也不可能把所有的事務都拉過來,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

另外一方面,像扶貧、創文創衛、醫保繳納、保險事務、防溺水等等更不是學校的任務,而是一些專門部門的任務。尤其是一些商業保險,這本是一種商業行爲,通過學校來推廣其性質就變了,就已經不是一種商業行爲了,而變成了一種強買強賣的霸王交易。我們試想一下,學校在家長心目中的地位,其實與醫院跟患者的地位一樣,也就是說學校讓幹什麼,家長就得幹什麼,甚至還會更加主動,其目的只有一個,爲了自己的孩子能夠得到正常的教育資源,能夠不被孤立。雖然說扶貧、創文創衛、醫保繳納等屬於一種義務,全民都有這個義務,但是學校不行,學校的重要性雖然不能跟軍隊相提並論,但是其本質上也不能摻雜過多的社會事務,否則術業不專精,連本職工作都沒搞好,又如何參加社會建設呢?更別說一些花樣百出的投票,註冊,登錄等其他事務了。

二是教育領域存在的形式主義工作

前些天,一個朋友跟我聊天的時候,說到了農村的村幹部。在他的認知裡,一個村只要三四個村幹部就足夠了,因爲農村沒有那麼多的事情。當然,如果放在三十年前,一個村部兩四個村幹部其實完全就夠了,一個村長兼職治保主任和民兵營長,一個書記,一個會計,一個婦女主任。但是就現在來看,別說是三四個了,就是七八個都不夠用,爲什麼呢?其實就是因爲現在的形式主義的工作太多了,讓人忙不過來。有負責民政的、負責衛生健康的、負責綜治信訪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的、負責黨建的、負責民兵武裝、環保應急的、負責寫信息搞宣傳的、負責財務的等等,當然還有書記主任主要負責開會傳達與協調,負責上下級溝通的。說是村委會,其實與鎮裡每一個部門都相對應,就是一個小型的“鎮機關”,每天不僅有大量的數據要上報,還有各種表格需要填寫,各種事務需要處理。

對於學校來說,其實也是如此,我們不要認爲現今的老師就是單純地教書,那你就錯了。很多老師不僅要備課授課,批改作業,講解試卷,每天還要寫教學日誌,定期製作教案、撰寫教學論文(每學期至少1篇)、撰寫教學計劃(半年一篇)、教學總結、聽課紀錄(每學期必須至少聽36節課)、業務學習筆記、試卷分析、幫扶學生記錄、政治學習筆記、廉政學習心得、班會紀錄、個人工作總結、監考、每學期至少組織、主持兩次家長會、針對一些成績下降或者犯錯誤的同學還要接待家長等等。大家以爲這就完了?沒有,像公開課要提前準備吧,沒完沒了的會議得參加吧,心理學網上平臺教育不能落下吧,除此之外,更別說學校安排的一些其他任務了。就像上面所說的扶貧啊,創文創衛啊,防溺水啊,疫情防控啊,訂雜誌啊,督促買保險啊等等,太多了。

不僅如此,以上所有的工作都要拍照,所有的工作都要留痕,所有的工作都要做成檔案資料,以供上級來檢查。這又涉及到另外的問題,參加各種比賽競賽、迎接上級花樣百出的檢查、學校之間,縣市之間的各種評比都是非常嚴肅的工作,必須投入大量的精神來完成,哪一個出了問題,板子最後都會打到具體的老師身上。對於老師來說,除了當老師還要具備以下條件:會電腦、會說話、會斷案、會溝通、會演講 、會教課、會算賬、會社交、會諮詢、會看人、能熬夜、能早起、能受氣、懂捨得、懂政治、懂娛樂、受得了忙、守得住閒,還要會伺候人。

三是不良的社會風氣給教育帶來的影響

我一直都強調,老師作爲國家教育的主要力量,作爲民族的靈魂工程師,必須給予一定的地位和待遇。這種地位並不是位高權重,而是要有足夠的尊重;這種待遇並不是工資有多高,最起碼在社會上能夠不低於一般公務員。只有這樣,老師才能安心教學,纔有幸福感獲得感。此前,有的地方想要精簡機構,先拿老師開刀,取消了部分教師的編制;有的地方財政沒錢了,先欠教師的,有的地方甚至拖欠老師工資長達幾年。這些事情看似小事,但都在無形之中不斷降低老師的地位和形象,讓老師的職能作用在社會上變得可有可無,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如果一旦老師的地位和待遇得不到保障,國家人才培養機制就會出現嚴重問題,那我們的民族還有什麼強大的希望呢?

另一方面,隨着近些年社會風氣的不斷扭曲,很多學校出現了令人震驚的一幕。孩子犯了錯誤,老師不敢糾正,更不敢施以懲戒;某些地方甚至出現了學生毆打老師的現象。當然,從客觀上講,老師也並不一定會對,也會犯錯誤,這是人之常情。但是老師犯錯誤會有上級教育部門來處罰,如果社會上人人都可以對老師說三道四,那師道何存?我們不排除有個別的老師有問題,就像我們不排除有個別的家長有問題一樣。如果老師有問題,大家可以通過各種途徑來舉報都可以,但是如果直接在孩子面前對老師辱罵,甚至大打出手,那老師今後還有什麼威信,還如何教導孩子?這不是影響到一個老師,而是影響到全體老師的形象。

儘管我不贊成老師打罵孩子,但我從不反對老師對一些犯錯誤的孩子,對一些誤入歧途的孩子施以懲戒。老師的職責不僅是教書,還有育人。但是我們必須旗幟鮮明的反對家長或者學生打老師,一經發現,必須嚴厲懲處。古語說:一日爲師,終身爲父。家長打孩子都能夠被理解,老師爲了孩子的前途,爲了讓孩子能夠走上正道,對一些孩子施以適當的懲戒,在我看來這是天經地義的,更是一種負責任的表現。我記得以前父母就跟我說過一句話:對於家長來說,打是疼,罵是愛;其實對於老師來說,也同樣如此。因爲老師跟每個孩子都是無仇無怨的,之所以會責罰孩子,那是想教導孩子健康成長,如果老師對一個學生不管不問,那這樣的孩子今後會怎麼樣?我相信大家都非常清楚。

所以說,對教育部此次的通知,我舉雙手錶示贊成,如果能夠真正把這個通知精神貫徹落實下去,落到實處,不僅對我國的教育事業是一個極大的利好,對於所有的學校和老師來說,都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不僅能夠極大地減輕學校和老師的負擔,也能夠節省孩子和家長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讓我們大家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