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紀念堂轉型「功過並陳」展鄭南榕事件現場

鄭南榕夫人葉菊蘭(左起)、監察院長陳菊、文化部長李永得等人共同參觀複製的焚燒後雜誌社現場。(杜宜諳攝)

中正紀念堂轉型在有關單位持續推動之際,7日起《臺灣言論自由之路》展,於中正紀念堂1樓常設展廳展出,呈現臺灣轉型過程及這段追尋之路上重要人物的史料及複製文物。包括監察院長、國家人權委員會主委陳菊、文化部長李永得、鄭南榕夫人葉菊蘭等均到場。

原以「永懷領袖」爲主題的常設展,7日起新增戒嚴時期,爲爭取言論自由而曾有特殊貢獻重要人物的特寫,包括楊逵、雷震、傅正、殷海光、彭明敏、魏廷朝、謝聰敏、李敖、柏楊、黃信介、康寧祥、施明德、鄭南榕等,除了介紹這些人物對臺灣的影響,也搭配展出相關史料。

其中,第三展間復刻鄭南榕自焚後留下的《自由時代》雜誌社辦公室現場,讓民衆彷彿回到事發現場,思考鄭南榕當時捍衛言論自由的精神。文化部長李永得表示,展覽特別選在4月7日,即紀念因鄭南榕自焚而訂定的「言論自由日」。他也強調臺灣被英國「經濟學人資訊社」評爲民主指數全球第8,「但下一代不知道臺灣言論自由是如何走過來的」希望每個臺灣人都要知道自由得來不易,要堅守。他也表示《臺灣言論自由之路》設爲常設展,且每個月將舉辦論壇,對不同時期的言論自由和挑戰交換意見,

國家人權委員會主委陳菊也表示:「我們從中正紀念堂外走到裡面用了半世紀,希望臺灣社會不要忘記鄭南榕當時堅持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她也呼籲:「很多仇恨言論值得深思、理解,要厚植臺灣社會思辨的能力,只有重視人權價值,對於任何加諸的不義壓迫纔有對抗的能力。」

鄭南榕之女,鄭南榕基金會董事鄭竹梅致詞時也表示,如今的人如何看待這些過去的事件,取決於我們希望要什麼樣的未來。「自由其實是一步又一步生命之間相互的拉扯,我們作爲中間或更年輕的世代,是否做好準備走下去?」希望年輕世代接棒在歷史的關鍵時刻,做出關鍵行動。

此次展覽入口特別以1990年3月18日野百合學運期間所拍攝的巨幅照片作爲主視覺,與過往鏡頭聚焦政治人物正面不同,反以廣場羣衆的容顏作爲焦點。文化部特別邀請32年前拍下此照的攝影家劉振祥,於開幕日擔任「駐部藝術家」在這張歷史照片前再次記錄另一個歷史畫面。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自殺防治專線:1925(依舊愛我)24小時服務

生命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