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無孔不入 學者:「國家安全法」是最後底線

中資無孔不入,海洋大學法政學院院長陳荔彤:「國家安全法」是最後底線。(圖/翻攝自由時報電子版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美國企業湯森路透指出,去年中資海外收購告吹金額達356億美元,主要原因是各國擔心中資擁有戰略性資產和潛在國安考量。《自由時報》電子報報導,臺灣近年來的媒體併購案,中資影子揮之不去,若只審查資金來源,未深究其併購動機,恐有國安疑慮。海洋大學法政學院院長陳荔彤認爲,「國家安全法」是防止不當中資併購最後底線,只要涉及國家安全問題都可涵蓋,政府一定要堅守。

《自由時報》電子報指出,蔡英文總統日前和媒體進行年終茶敘時,直言憂心假新聞充斥,已干擾政府施政,府方懷疑中國網軍企圖造成臺灣內部不安,外界也認爲,臺灣近期媒體併購案,都有中資或親中企業資金的影子。根據湯森路透公司統計,去年中資海外併購規模達2204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佔全球跨國收購交易金額16%,由於中資海外併購往往夾帶國家資本,以取得中國策略性產業發展關鍵尖端技術,引發各國反彈,而各國加強阻擋中資的併購交易,最重要的理由就是國家安全。臺灣近年來的媒體併購案,中資影子揮之不去,若只審查資金來源,未深究其併購動機,恐有國安疑慮。

《自由時報》電子報也說,中國DMG控股集團董事長文閣,曾傳出要以197億元買下東森電視61%股份,因肖文閣出身解放軍家庭,遭質疑可能成爲中資或解放軍勢力滲透臺灣媒體的管道,本案去年破局,至於東森電視案新買主和中嘉案,也都有中資爭議

《自由時報》電子報報導,法界學界人士認爲,面對中資無孔不入的滲透,政府應該將相關法律修訂得更嚴謹,從「嚴格立法」角度去處理,政大法律系副教授立達指出,中資定義模糊,如何管理規範中資併購臺灣媒體的確有難度,建議政府可從修改「臺灣地區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和廣電相關法規進行管理;海洋大學法政學院院長陳荔彤認爲,「國家安全法」是防止中資併購最後底線,只要涉及國家安全問題都可涵蓋,政府一定要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