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瑋/《和杜維明對話》5之5:提出精神人文主義打破框架

杜維明教授認爲中華文明是「學習的文明」,是「學做人」的過程,中華文明具有兼容幷蓄的特質,具有批判反思文化能力。(圖/記者老嘉郡攝)

●周天瑋/專欄作家,美國金融與國際投資律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法學博士,曾擔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和復旦大學法學院訪問教授,著作有《法治理想國蘇格拉底與孟子的虛擬對話》,在中西哲學與東西方比較課題別有心得。

杜維明(已經談了將近三個小時,接着說):近年來,我從儒家哲學思想包容性入手,比較了一元神的特徵,以一種比較寬廣的學術視野,爲21世紀提供了新的理論——精神人文主義。這個理論結合現實的世界與超越的信仰,提出同情式關懷和身體力行,要打破學校學科的疆界,而提倡人文學回歸神性。精神人文主義內涵普世倫理,處理自我、社羣、地球和天道四個方面,爲尋求身體與心靈、個人與社會、人類與自然、世俗與神性之間的調和,希望能夠從形而上的高度,追求天人合一,爲人類社會發展中遇到的許多重大問題提供指導和解決之道。

周天瑋:這等於是要走出既有框架的限制。柏拉圖說,「最重要的問題是,誰去教孩子?他們教什麼?」

杜維明:中華文明是「學習的文明」,是「學做人」的過程,中華文明具有兼容幷蓄的特質,具有批判反思文化能力。我在大陸十年,看到思想人才濟濟國學人文學科雖然發展的空間不是很大,但是人才非常多。我們同時要留意學習自我認識和批判,因爲現在的中國民粹主義雖然認同傳統,可是與愛國主義相結合了,所以自我的清醒認識和反思是很要緊的。今天大陸也將「文明對話」做爲官方正式語言對待了,「文明對話」在中國對外和對內都有發展空間和策略執行空間,例如如何對待回民和穆斯林,就是敏感的大問題。

▲杜維明在柏克萊作者對話三個半小時,精神奕奕。(圖/朱寶雍攝影)

周天瑋:您的一生師從過新儒學大師牟宗三唐君毅徐復觀,請您能不能簡要地分享與他們三位之間來往的軼事,以及您對他們三位的看法?

杜維明:我15歲追隨牟宗三先生學習。 1956年我在臺灣的淡水竹林得遇來訪的唐君毅先生,曾以《中庸》「鬼神之爲德,其盛矣乎」章請教唐先生,唐先生做了耐心講解,可惜我當時聽得不是很懂。我請唐先生在《心物與人生》一書上簽名,他寫的是「維明兄雅正云云。我當時嚇了一跳,唐先生回答說,你是我朋友學生,朋友的學生不見得是自己的學生,故稱兄不稱弟。後來我在東海大學親炙徐復觀先生。徐先生曾經打着雨傘到我家中,跟我父母商量讓我改專業學習儒學。我在哈佛又師從了本傑明史華慈先生、楊聯升先生、WC Smith先生,和羅伯特•貝拉(RobertBellah)先生,選過帕森斯(T. Parsons)先生和艾律克(Erik Erickson)先生的課。從1978年第一次去大陸以來已經四十餘年了,我也先後與梁漱溟馮友蘭、張岱年、馮契、蕭箑父、任繼愈李澤厚王元化李慎之等先生有過問學。這些先生都讓我在學術上得到了很多好處。我的哲學思路受惠於宗三先生最多。不過我的心態比較接近君毅先生,特別認同復觀先生捍衛自由和民主的精神。

周天瑋:格外難能可貴,非常感謝這一次難得的訪談機會

在座的朋友們給與了熱烈的掌聲。

▲杜維明多年前在香港法住學會參加唐君毅思想討論會。(圖/作者提供,杜維明和Ai Bei版權所有

這時杜先生的夫人Ai Bei說,「杜維明身體力行做學問。做學問不僅僅包含在象牙塔裡面研究學問,也包括日常生活之中的智慧倫理思想哲學,同時杜維明有機會曾經在世界一百多個重要的學府與具有各文明背景的師生講學,有機會在一些重要的國際組織詮釋儒家的哲學思想,有機會與極有成就的學者們面對面的學習、交流、爭論與辯案,這些方方面面都是做學問。」

這一個描述,意味着杜維明「做學問」的方法,是包括將他研究的成果從書房、教室和研究室帶出來,向全世界進行推廣、交流、對話、和思辨。他開創性地參與並且引領了拓展文明對話的時代巨流,實踐了他的「體知」理念,這似乎恰好也是杜維明本人所推崇的陽明知行哲學的一種體現。

寫完對話感於人事時勢滄海桑田,作者仿杜先生同宗杜牧詩遣懷於下:落地中華載酒行,手機纖細掌中輕;三十年一覺全球夢,贏得和平崛起名。熱門文章》

►《和杜維明對話》5之1:我們誤判了全球化

►《和杜維明對話》5之2:面對民粹 建立羣體的批判的自我意識

►《和杜維明對話》5之3:中美當下兩個民族主義的碰撞

►《和杜維明對話》5之4:不論AI如何發展,人不能切斷過去►看更多【周天瑋】專欄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臺,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