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瑋/《與陳鼓應對話》之四:人與天地皆求索 

▲2018年9月,陳鼓應在臺大宿舍與作者久別重逢歡敘。(圖/周天瑋提供)

● 周天瑋/美國金融與國際投資律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法學博士,曾擔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和復旦大學法學院訪問教授

(續上篇)

第三天一早,我又聽見窗外剝啄聲,正是陳鼓應教授。

周天瑋:今天想跟您談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是中國哲學所提出的重要概念其中有許多出自道家,可是大家都偏偏不這樣說,而且還總是要以老子學說爲奇談怪論,相對的,美國的大學非主修課程在談到東方哲學的時候,儘管說得很概括,可老子哲學必談。這片屬於老子的土地,在通識的範圍內竟然將老子給完全洗掉了。這個東西能洗得掉嗎?

陳鼓應:的確。道家對中國哲學史上的每一個重要階段都有深刻的影響。先秦哲學討論的「道」和「德」,魏晉玄學討論的「有」和「無」,宋明理學討論的「理」、「氣」、「太極」、「無極」、「心」、「性」等,都是道家首創,而這些概念及範疇正是各階段中國哲學的中心概念和範疇。

特別值得一提,中國哲學體系的建立始於老子,而博大精深於莊子。先秦哲學可以說有兩大高峰,一爲莊子學派,一爲《易傳》學派。莊子在中國哲學史上的地位,就其哲學意境的高超性和思想內涵的多樣性、豐富性及藝術性而言,都可以說是空前絕後的。莊學的影響,不僅限於哲學史,它在文學史、藝術史和美學史上的地位,也是其他任何一家所無法比擬的。

莊子學派屬於道家自不待言,可是說《易傳》學派爲道家之學卻很難令人接受,因爲它向來被視爲儒門典籍,有人還視之爲孔子親作,但,以《易傳》爲儒家之說僅僅注意到了或者過分重視其倫理道德方面,卻忽視了理論構架、思維方式和基本範疇及主要命題,而這些方面都是屬於道家的或受道家影響的,關於這點,我在《《易經•繫辭》所受老子思想影響》的論文中做過詳細論證,易傳是孔子之後兩百年纔出現的作品。

周天瑋:後世對莊子學說的看法,對照莊子的一生,便將他歸諸於「退隱、出世和消極」,所以連帶地將老子學說也歸諸於「退隱、出世和消極」,並說「無爲」便意味着「退隱、出世和消極」。我們看比較有思想的人生哲學家林語堂也是這麼說的,真是大謬!相反地,英國哲學家羅素卻不這麼看。設想如果「無爲」可以望文生義爲「退隱、出世和消極」,那麼如何去解釋「無爲而無不爲」呢 - 人只要消極便什麼都能做到?

陳鼓應:我們的看法一致,但很多人誤解老子消極,實際上,從廣度與視野多面性來看並非如此。《老子》許多字義爲專有名詞,有寓意在其中。《老子》第十六章,講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呂氏春秋》稱讚之。湯一介現在75歲,「有容乃大」對他影響很大,中國文化書院將各種不同意見都彙集在一起,將梁漱溟、馮友蘭、張岱年、季羨林、任繼愈都擺在一起。

「無」是無形,但也是無限;有激發性,可以幫助我們把思想拉開,完全不是虛無而消極的意思。《老子》有八、九十個地方談到兩兩相反,譬如說第二章「有無相生」,第三章「虛實相涵」,第十五章「動靜相養」,第四十二章「陰陽相和」。還有《莊子》齊物論講彼此並生、相尊相蘊,所以意思是進與退兩者都有作用。「反者道之動」,道體不是絕對不動的,彼此爲對反者,相互運轉。

第二十五章又談到「周行而不殆」,有儲能而積極的含義。無爲是繼承《易經》的勿妄卦,說明勿妄爲。本質上,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爲心,要道法自然,便可以不妄爲, 去依循個人的自由性、自爲性、自發性和自在性。道家思想指出無和有是兩個面相,一個杯子裡面有多少水,缺多少水,要從兩個方面來看問題。而且,《老子》對於治大國和治小國都談。治大國在第六十章,治小國在第八十章,都提出治理方式。

對話地點柏克萊朱寶雍女士宅院。(圖/周天瑋提供)

周天瑋:從《老子》、戰國稷下學派、《呂氏春秋》到黃老學派,都包含有經世致用做爲主要課題之一,可今天主流學說對於稷下那個那麼充滿活力和創意的世界,好像就當作從來沒有發生過,只記得曲阜。我們今天絕大多數人對於西方哲學或印度佛學,都普遍相信它是很有內容的、一直是發展得很有成就的、甚至於是令人崇拜的,但是說到中國哲學,已經形成偏見了,除了略知孔孟名句之外,普遍誤信孔、孟、莊三子之後平淡無奇,可以忽略不計。

陳鼓應:戰國大盛的「稷下學宮」居於主導地位的是稷下道家學派,所以郭沫若說:稷下學宮派別可以說是很複雜,或者也就是很自由,道家是佔最大多數的。荀子曾任「稷下先生」,他的思想有出自早期道家的成分。孟子所說的「浩然之氣」,是在哪裡提出來的?是在稷下學宮。

再看《呂氏春秋》,戰國秦相呂不韋召集門客,網羅百家成書。雖然對於此書旨歸儒家還是道家尚存異見,但全書以「無爲」爲綱紀,道家的影響十分突出。黃老學派發源於戰國晚期而興盛于于漢初,體現了當時道法合流的趨勢,而以道家無爲及辯證法思想爲其理論基礎。再往下走到《淮南子》學派。《淮南子》集漢初新道家之大成,採先秦各家之長而以道家爲主。

到東漢王充論衡》,作《問孔》、《刺孟》的王充,是東漢最傑出的思想家,他公開聲明自己的哲學是依道家而立論,「雖遠儒家之說,然合黃老之義」。他的《論衡》強調「疾虛妄」,「重效驗」,尖銳批判儒生所迷信的天人感應的目的論。他以早期道家的自然觀及氣論爲思想武器,而建立了中國哲學史上第一部有系統的批判哲學。道家思想的影響深遠。

東晉時期玄學與佛教終於合流,顯示了佛學傳入,道家有接引之功,在老莊及玄學的影響下,首先產生了般若學。而莊、禪的相通,李澤厚教授已經說到,兩者在破對待、空物我、泯主客、齊死生、反認知、重解悟、親自然、尋超脫等方面,特別是在藝術領域中,渾然一體,難以區分。

▲稷下學宮。(圖/翻攝百度百科)

周天瑋:然後便是宋明理學。

陳鼓應:宋明理學是中國哲學發展史上的又一個高峰,被稱爲新儒家,但理學並不是純粹的儒家,它其實是儒釋道三教合一的產物。就政治倫理學層面而言,理學固然是主要「無極」、「太極」、「無」、「有」、「道」、「器」、「動」、「靜」、「虛」、「實」、「常」、「變」、「天」、「理」、「氣」、「性」、「命」、「心」、「情」、「欲」等,大都來自於道家的傳統

周敦頤所用「無極」一詞,即首先出於老子,莊子也常加使用。後來陸九淵指出周敦頤自己說無極出於老氏。又譬如程顥所說的「天理」,最早卻是見於《莊子•養生主》。而程朱論天理,更與老莊論道無大殊異,如朱熹所謂「宇宙之間一理而已,天得之而爲天,地得之而爲地,……若其消息盈虛,循環不已;則未始有物之前,以至人消物盡之後,終則復始,始復有終,又未嘗有頃刻之或停也」,老子和莊子的影子到處都是。侯外廬主編的《中國思想通史》也說:「宋儒的世界觀佛老的世界觀接近,這是不容諱言的。」

我們知道程、陸都受禪學的重大影響,而莊、禪的相通,是儒學公認,甚至更有學者以爲禪即莊。另外,陽明心學與莊學相關,莊子常用「靈府」、「靈臺」來形容虛靜之心,而王陽明也以爲人心只是一個靈明。莊子以「靈府」、「靈臺」喻心,一方面用以表達心體作用之奧妙,另一方面形容心鏡含藏之豐富,而陽明以「靈明」言心,也兼具這兩種意義,足見莊學與心學的影響。宋明理學說到底,前人有稱之爲「外儒內佛老」,至少就思辨哲學方面,有道理。

從中國哲學自身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出道家實居於主幹地位,雖然自戰國以後就形成道、儒、墨、法、名、陰陽等各家思想相互滲透的局面,但其中起主導作用的則是道家。

▲周天瑋《法治理想國:蘇格拉底與孟子的虛擬對話》。(圖/周天瑋提供)

周天瑋:從西方哲學的觀點來看中國哲學,對於這個課題有些怎麼樣的看法?

陳鼓應:著名的中國科技史專家,英國學者李約瑟博士曾經說過:「中國如果沒有道家,就像大樹沒有根一樣。」西方哲學界對於儒家認爲它是以政治倫理學爲主體,而對於道家認爲是完整的哲學思想。

著名的西方哲學史專家韋伯(Alfred Weber)曾說:「哲學是對自然界的全部的研究,是期望對事物作一個普遍性的解釋。」韋伯還提到希臘哲學「從自然主義出發」。

依據韋伯的意見,則孔子的學說既不能被稱爲哲學,更不能被當做哲學的開端,然而老子的學說則不然,老子貫通天、地、人的道,無疑正是對宇宙人生的「普遍性的解釋」,而「法自然」的觀念與「自然主義」之旨相通。它既有自己系統的形上學「道論」,又有自己以「玄覽」和「靜觀」爲特點的認識學說,這兩點是中國任何其他一個學派所不具備的。

哲學家黑格爾這樣說過,他認爲孔子只是一個「實際的世間智者,在他那裡思辨的哲學是一點也沒有的,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練的、道德的教訓,從裡面我們不能獲得什麼特殊的東西」,但老子「卻說到了某種普遍的東西,也有點像我們在西方哲學開始時那樣的情形」。

另一方面,從西方哲學發展的歷史來看,其主流一直是形上學與知識論,而政治倫理學只是其中的枝節部分。所以這就足以使道家思想處於與西方哲學同等且對立的層面上,而被西方的思想家們視爲真正的哲學,做爲中國哲學的主幹。可後來葛瑞漢(A.C.Graham)和史華慈(Benjamin Schwartz)這兩位著名的大漢學家都接受了錢穆和馮友蘭偏差的觀點。

不過我也要特別強調,確立道家思想爲中國哲學史的主幹,並不是要貶低或抹煞其他諸家的歷史作用而把中國哲學史寫成一部道家思想發展史。事實上,戰國以後中國哲學的發展一直是諸子百家互相融合的過程,只不過道家思想在這種融合中起主導作用而已。

周天瑋:談到在融合中起主導作用,諸子百家裡面,黃老之學似乎是一個精彩的例子,而且確實在歷史上一度發展爲成功的主流政治學,直到漢武帝獨尊儒術。

陳鼓應:黃老之學正是整個中國哲學史以道家爲主幹,道、儒、墨、法諸家多元互補發展的一個縮影,它融合形成的過程,對於當前這個時代,很有意義。司馬談《論六家要旨》認爲道家「因陰陽之大順,採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司馬談所謂道家與老子稍有區別,他其實指的是起於戰國末而流行於漢初的黃老之學。不過黃老之學與老學有極密切的關係。

王充《論衡•自然》:「黃者,黃帝也;老者,老子也。」黃老之學融合儒、墨、法、名等各家思想,並不是「剪刀加漿糊」式的機械拼湊,而是以道家思想爲主來貫穿各家的,因大順也好,採撮善要也好,都是把各家理論主張採入道家理論體系之中,都置於最高的「道」的統率之下。事實上,回頭看先秦的莊子學派,就已經融合了名家、陰陽家及儒、墨等各家,而以道家思想爲主幹。

而黃老之後的《淮南子》,也繼承了莊學博採衆家的傳統。從戰國的莊子到黃老到西漢的《淮南子》,可以看出道家表現着廣大涵容性的特色。中國哲學發展的歷史當是各家互補,未來新文化的建設也應該是如此。

我要特別強調一下,對傳統文化的反思絕不能僅限於一家一派,而應該從現實的觀點出發,對諸學派尤其是影響較大的道、儒、墨、法各家給予新的解釋,取其長,去其短,在諸家多元互補的基礎上來創造現代文化。

周天瑋:您剛纔談到黃老學派發源於戰國晚期而興盛於漢初,體現了當時道法合流的趨勢,又談到多元互補的必須。思想的發展和流變,跟隨時代的腳步,是很有意思的。

▲美國國父華盛頓紀念碑。(圖/周天瑋提供)

那一天的談話便告一段落了,但是撰稿的此刻看到世界疫情的蔓延與時局的惡化,幾乎人人和我同樣都會產生更多的感想。

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看當今世界?總結一句話:人與地球皆疲累,正逼近於某種新思想和新制度的誕生!過去一百年是人與地球雙雙疲乏不堪的世紀:戰亂頻仍,天災人禍無計其數;科技神速推進,可一步步自我威脅到生存命脈;政治、法治、金融、傳媒、醫療到達文明空前優勢,卻也一個個反轉,瀕臨失控;全球化所導致的國際崩解和國內對抗,正全面陷入造反有理。

新冠疫情會怎麼走?悲觀論調普遍。近30年,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這兩大東西方價值系統,以及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分歧,連在各國國內都利益撞擊得太厲害了,何況是國際矛盾,結果疫情導致大量死亡而成爲最尖銳的引爆點。

在新東西對話的前夕,必有一番思想和制度的反省和求索,哲學家們參酌自始至終開放融合、多元互補而內容豐富的中國哲學史,在向洛克、孟德斯鳩、亞當斯密和盧梭、馬、恩、列取經百年之後的今天,可以給出什麼迴應?

熱門推薦》

►周天瑋/《與陳鼓應對話》之一:透視與呼喚

►周天瑋/《與陳鼓應對話》之二:老子拿了第一

►周天瑋/《與陳鼓應對話》之三:歷史不終結論

►周天瑋/《與陳鼓應對話》之五:真性在虛靜 半生尼采一生老莊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防疫新生活!國內旅遊票券特價開賣!